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赵文媛)2016年底,自治州所有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为巩固脱贫成果,“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就成为自治州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主题。
近年来,全州10个贫困村公共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均得到全面解决。2019年底,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556元。庭州大地脱贫攻坚战场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过去我没啥收入,现在在刺绣合作社上班,每月有2500元收入。牛羊在养殖合作社托管,年底分红4600元,一年下来收入3万多元。”奇台县吉布库镇二马场村村民阿依夏木·伊明谈起如今的变化,脸上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5月8日,在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三场槽子牧业新村引入的新疆月花制衣有限公司制衣车间里,技术员在指导村民加工订单绣品。昌吉日报记者 何龙 摄
自治州商务局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以党建为引领,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运行模式,壮大村里养殖业和刺绣产业,扶持阿依夏木等4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
二马场村只是自治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大家一起来 不获全胜不收兵
“我们现在鼓励村民发展奶制品、肉制品、民族服饰等微产业,教会大家利用电商平台销售,让村民在家里就能挣钱。”“我们定期到吉祥油田作业区、天正工程等公司,详细了解务工村民的食宿、安全保障等工作,让他们安心就业。”作为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三场槽子牧业新村的督战领导,县委书记李刚与村干部共同商讨村里的重点工作,为村民持续稳定增收出谋划策。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自治州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包联督导有扶贫任务的4个县市,州四套班子14名领导和县市四套班子领导实行AB岗包联到县到重点村,190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包联有扶贫任务的非贫困村,6111名州直部门单位干部、县乡干部、驻村干部、扶贫专干包联所有贫困户,实现了州县乡村四级包联督战全覆盖。
“今年申请再驻一年,计划在村里新建一个肉牛规模化养殖基地,加快转移就业,开发路边经济,促进产业联动融合发展,相信村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驻木垒县大石头乡大石头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王冬生在工作日记中写道。

5月6日,奇台县委政法委驻西北湾镇杨柳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帮助菜农收获蔬菜。
30岁的徐松波通过“千名硕士进昌吉”引才计划到阜康市自然资源局工作,去年底任九运街镇副镇长,他带着镇村干部帮助202户村民住进新居,引导包联的十运村种植1500亩甜叶菊,为村民开辟了增收渠道。
响鼓重槌,尽锐出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自治州按照“不脱贫、不摘帽,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不脱钩、不调整”的要求,保持10个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稳定,调优配强193个有扶贫任务村的工作队员,全面履行工作队包村“五项职责”、工作队员联户“五项责任”,持续发挥工作队一线尖兵作用;鼓励350名硕士到有扶贫任务的县乡工作,实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村“一村3名大学生”的目标,汇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党员一起上 落实帮扶有责任
“在工作队帮带下,村干部带富能力越来越强,领着大伙儿发展庭院经济,帮助村里21名妇女到努迩乐服装厂上班挣钱。阔尔开森合作社的屠宰加工厂也开业了,懒人、闲人没了,忙人、能人多了。”在木垒县雀仁乡拜格卓勒村,村民都说村干部跟以前不一样了。
拜格卓勒村的点滴变化充分体现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成果。木垒县民政局驻村工作队落实与村干部办公、学习、工作、走访、活动“五个在一起”结对帮带工作机制,在工作上督促指导、学习上解疑释惑、生活上排忧解难,共同承担各项工作任务。村党支部组织力不断提升,凝聚力明显增强,22名村民主动向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已发展党员9名。

2018年9月12日,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小渠子一村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给村民颁发股权证。
给钱给物更要建个好支部。自治州对19个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软弱涣散村,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突出强班子、建队伍、立规矩,“一村一策”抓整顿,以治“软”促治“贫”。
哈斯彦·阿不力提是奇台县西北湾镇二屯村的一名党员,她在村里开办了缘滋缘味食品加工厂,吸纳22名村民就业,主动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人,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没有党委、政府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能帮助困难村民办点事儿,我心里高兴!”哈斯彦·阿不力提说。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自治州创新开展农牧民党员“双联双亮双述一服务”活动,通过设岗定责、结对联系、志愿服务等措施,建立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党员联系全覆盖,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机制一起推 巩固成果见长效
脱贫固然重要,不返贫才是目标。自治州出台组织振兴助推乡村振兴“1+8”、人才振兴助推乡村振兴“1+5”机制文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州林业和草原局驻木垒县博斯坦乡依尔喀巴克村“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鼓励5名善经营、懂技术的党员村民成立依尔喀巴克牧草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208户牧民全部入社,扶持17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发展,2016年至今为入社村民累计分红达117万元。

2019年9月20日,国网能源阜康发电有限公司驻阜康市城关镇冰湖中心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帮助农民收红薯。
吉木萨尔县二工镇董家湾村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全村1610名村民变股民参与收入分红140万元以上。“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村集体经济,现在村里有钱了,村民腰包鼓了,村党组织凝聚力更强了,村干部说话更好使了。”村党总支书记赵万全颇为感慨。
锅里满了,碗里就不缺。董家湾村新建了村体育馆、蓄水池,还计划硬化村巷道、改造自来水管网,不断向村美民富的新时代文明乡村迈进。
董家湾村的成功实践体现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巨大作用。自治州制定了《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建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机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自治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正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政治担当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念,团结带领全州各族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