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在夜市举杯畅饮。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刘新新)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落实自治州鼓励发展夜间经济的政策要求,于5月28日开办了首家夜市,发展夜间经济,丰富居民生活。经过近一段时间的“运行”,商户和居民入市积极,夜市热闹,生意火爆。
消费者在一处摊位前挑选美食。
特色美食满足多样需求
6月11日晚9点,华灯初上。准东开发区五彩湾新城鑫城商业街烟火氤氲、人气集聚,奇台凉皮烤肉、和田特色烤乳鸽、大连铁板烤鱿鱼……各色美食飘出诱人的香味儿,人们寻味而来,穿梭在摊位之间。
“食堂里的饭菜吃腻了,终于可以换换口味了。我最喜欢新疆的烤羊肉串儿,肉块大、香,在老家吃不到这么正宗的味道。”夜市上丰富多样的特色小吃让秦新明过足了嘴瘾,他对记者说道。秦新明是新疆东方希望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职工,老家在山西,在这里工作两年了。
“这个陕西潼关肉夹馍你尝过没,我建议你吃一个,酥脆鲜香。”走到一处美食摊位前,准东开发区管委会干部赵鹏飞热情地向记者推销着。自从夜市开市以来,他几乎每晚都要过来。“夜市上什么好吃的都有,下班了和同事们在这撸串、喝酒、听音乐,舒坦!准东人终于也有夜生活了。”他感慨地说。舞台上有音乐爱好者抱着心爱的吉他弹唱,台下人们卸去一天的疲惫,推杯换盏,聊得热火朝天。
消费者向记者展示购买的小龙虾。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
夜市红火增加就业岗位
夜色渐浓、霓虹灯闪烁,狭长的美食街人头攒动。“铁板烤鱿鱼味道纯正,欢迎品尝。”老板娘马晓荣招呼着,手里一刻不停。她洪亮清脆的叫卖声吸引来不少顾客。一旁的丈夫负责取货打包,忙得不亦乐乎。马晓荣告诉记者,她原先一直干烧烤这行,因为要照顾孩子这两年待业在家,得知准东开夜市,她立马重操旧业。“这里免费提供场地、桌椅,只收取水电费,服务还好。铁板烤鱿鱼是我家招牌,炒田螺、小龙虾等海鲜美食也有,我的生意好,一晚上收入3000元以上!”马晓荣说。
在夜市街区中间路段,一间质朴雅致、古色古香的小木屋特别吸引人,周围有5个土馕坑,打馕师傅伴随着欢快的乐曲声忙活着。“来尝一尝‘准东的馕’,鲜香、酥脆、芝麻多,还有玫瑰馕、辣皮子馕……二十余种口味供你选择。”馕店销售人员招呼着过往的食客。
为了多途径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新疆准东成沣建设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馕产业,积极打造“准东的馕”这一品牌。“我们每晚在夜市能销售馕1000个左右。我们还有烤鹅蛋、烤全羊、馕包肉等和田夜市特色美食,日销售总额1万元以上。企业效益好,35位员工收入可观。”公司总经理侯峰说。
烧烤师傅正烤制羊肉串。
夜市热闹非凡。王前喜 摄
多元服务打造特色名片
目前,准东开发区夜市有固定摊位50个,商户不仅有本地各大产业园区的,还有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昌吉市等地的。夜市不仅引入和田特色美食,也有本地的特色小吃。夜市开办半个月以来,异常火爆。
如何持续保持夜市发展活力,让夜间经济叫好又叫座?准东开发区以举办特色活动、培育特色街区、完善服务功能、促进夜间消费为重点,由准东开发区管委会推动,按照市场运作的原则,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夜间经济名片。为保证夜市口碑和商品质量,准东开发区加强夜市管理水平,提高商户入市经营门槛。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志春说:“我们建立准入制度和优胜劣汰机制,保证餐饮质量;为避免同类化竞争,我们分类分品规划,保证美食的丰富性;对于水土不服、经营有困难的商户,我们派出专业人员给予服务和指导。”
准东开发区明确夜市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以美食带动多元文化发展,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夜市业态,引入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除举办文艺汇演、歌舞比赛、互动游戏外,每周三、周五还举办企业文化主题夜活动,宣传企业文化,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依据准东开发区居民籍贯多样性的特点,我们还将引进秦腔、黄梅戏等戏剧和舞台剧,打造准东百姓大舞台,满足百姓精神文化需求;引进西餐厅、酒吧、咖啡馆等时尚餐饮经营体,不断丰富居民的夜生活,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丁志春说。
(图片除署名外,由昌吉日报记者刘新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