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 因村制宜 创新发展
玛纳斯县持续释放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活力

2019年3月28日,在玛纳斯县兰州湾镇王家庄村金土豆合作社,县农业农村局驻王家庄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王东军向社员们介绍新产品。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 徐凤婷)眼下正值各类作物生长旺季,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闽玛生态村的农田里,百亩甘草株株枝繁叶茂,显现出无限生机。今年春天,该村争取到支持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用于发展骆驼养殖、甘草种植等,采取按比例分红的方式,将30%的收益留作村集体发展资金,仅此一项就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上年增长了25%。
这只是玛纳斯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一系列村集体经济项目在全县81个村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今年以来,玛纳斯县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部长工程”和乡镇党委“书记课题”,研究制定了4大类17条具体措施,探索出“五化”发展路径,有力激发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活力,激活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集约化经营集体土地 以地“生”财
土地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如何让以地“生”财的潜能发挥到最大?玛纳斯县探索建立村级经济组织自主经营集体土地的发展模式,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不断提升土地的产出率和生产率。
在完成土地清理整合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在植棉大镇包家店、北五岔等乡镇6个村预留集体土地进行试点,实行“六统一”(统一土地流转、统一品种种植、统一机械作业、统一农资服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益分配)管理模式,提高棉花的品质和效益,计划2至3年内,实现全县27万余亩村集体土地全部自主经营。同时,通过推广“村党组织+专业合作社”“村党组织+专业协会”“村党组织+产业项目”等发展模式,发展资产经营型集体经济,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实现集约规模经营,有效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北五岔镇党委书记吴兵说:“依托‘国家棉花产业联盟’、棉花产业示范区、‘双29’级以上品质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全镇各村逐步将预留集体土地进行自主化经营,从而实现土地的效益最大化,带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玛纳斯县乐土驿镇上庄子村利用闲置集体房屋开办特色农家乐,受到游客的欢迎。
规范化盘活农村“三资” 兴业“旺”财
在塔西河乡黄台子村,通过对村集体闲置房屋进行对外租赁,引导农牧民加工熏马肉、手抓肉、胡尔达克等哈萨克特色食品,打造特色“夜间经济”一条街,在促进农牧民娱乐消费升级的同时,盘活了闲置房屋资源,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结合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盘活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增收渠道。全县各乡镇充分利用清产核资成果,对长期闲置,缺乏有效管理的闲置厂房、校舍和废弃宅基地等“三资”进行科学分类,引导各村尝试采取公开租赁、自主或合作开发、投资理财等模式进行盘活运营,将“沉睡”资产变为村集体经济的“聚宝盆”。
“针对玛河废砂石料多、再利用率不高的现状,我们村牵头与其他6个村共同出资2080万元,建立废砂石料粉碎厂和商混站,通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直接经营,年收益可以达到500万元。这将会有效改善村集体无钱办事、无力办事的局面。”包家店镇包家店村党总支书记安志和信心满满地说。
标准化实施经营项目 以财“揽”财
滴灌带是现代农业重要的生产物资之一,针对棉花种植面积大、滴灌带需求量大的现状,北五岔镇9个村采取联合经营的方式,拿出600万元村集体资金入股合作社,由职业经理人负责管理,预计首年直接收益就可达到80万元。
为持续增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原则,整合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国投公司的5大类17个项目,建立项目库。通过县委推介、乡镇认领、部门帮促,引导各村出钱、出地、出资源,采取投资入股、合作经营、自主开发等多种模式参与投资,有效拓宽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方励云说:“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各部门单位的作用,从村‘两委’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入手,帮助扶持村集体盘活集体资产,打造农业基地,兴办农产品加工厂等,形成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6月7日,玛纳斯县包家店镇党委副书记马欢在自治州“三位一体”工作观摩会上介绍冬麦地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综合服务区项目。
多元化发展物业服务 借势“取”财
在包家店镇包家店村“村民说事日”活动现场,村民提出由村集体牵头成立物业公司,统筹安排富余劳动力,为汇峰物流园、个体工商户提供公共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等服务。几经商讨,这个一举多赢的“金点子”正式落地,县国投公司还提供物流园内12间商铺由政府代租,将租赁费作为物业管理经费。
积极鼓励各村发展“路边经济”“配套经济”“物业经济”,引导村级经济组织成立集体股份物业公司,为县域、镇域小区和市场提供物业服务,为公共设施、园林绿化工程提供维护管理,为高速公路、国道过往车辆提供配套服务等。这既解决了农民外出打工“活难找、薪难讨”的困境,又解决了家里老人、孩子无人照料的问题,成为各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又一重要渠道。
冬麦地村依托毗邻玛河工业园区的优势,充分挖掘嘉润企业1600多名职工的消费潜力,与县国投公司合作在企业生活服务中心承包商服楼,通过免租、减租等形式鼓励支持开发服务项目,在多途径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6月7日,自治州“三位一体”工作观摩会参会人员参观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八家户村乔家大院。
产业化发展农旅经济 兴业“聚”财
走进兰州湾镇八家户村,徽派风格的农家小院、柳树成荫的巷道、缓缓转动的大水车,俨然一副“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水乡画卷。八家户村借助国家湿地公园区位优势,充分挖掘“美丽乡村”环境资源,大力开发民宿、餐饮、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农旅融合、以旅兴农”是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一剂“良药”。依托国家湿地公园、土炮营沙漠公园、五道垭景区地缘优势,兰州湾、六户地、广东地等乡镇积极发展农家乐、民宿、农事体验、休闲采摘等业态,打造精品休闲农业示范产业。同时,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拓展旅游配套业务,发展特色林果业、林下经济,带动农副产品销售、旅游附加产品开发,推进农旅深度融合。
县国投公司将开发新建的神榆台、跳鱼岛等景区经营权以成本租金转交给临近村经济组织,通过举办各类文旅节庆活动,打造集吃、住、游、购等于一体的农旅休闲度假区,带动民俗文化、特色农业、文旅产品、生态养生等一系列产业发展,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针对各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收入路径单一、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玛纳斯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带动,因村制宜规划,不断创新发展,逐步探索做大做强做活村集体经济的多元化路径。通过典型示范、整体推进,预计2020年底,全县81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0万元以上的占10%,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占30%,达到50万元以上的占50%。
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村集体经济的驱动下正徐徐展开。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