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参与爱卫运动 共享健康文明生活
——我州开展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见闻
4月24日,昌吉市滨湖河景区中央公园,昌吉市民练习太极拳。昌吉日报记者 岳文玲 摄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陈秀梅、阿依加玛丽·列提甫、王硕)今年4月是全国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主题是“防疫有我,爱卫同行”。连日来,我州各地从整治人居环境、改变饮食习惯、开展适度运动、践行环保理念等多个方面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全州各族群众纷纷从自身做起,立足实际,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崇尚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继续贡献力量。
4月10日,昌吉市北京南路街道新科园社区干部在沿河南路清理垃圾杂物。 昌吉日报记者 姜煜垠 摄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参与,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街道、小区、院落,商超、单位、工厂,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大扫除、清垃圾、勤消毒……一场全民参与的爱国卫生运动正在全州城乡大地上纵深推进。
干净的马路、整洁的村落、新建的卫生厕所……踏着春天的脚步,一场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行动在全州各个乡村如火如荼地进行。
全州各乡镇、村利用农村大喇叭、微信等方式,动员广大农民自觉打扫家庭卫生、勤擦门窗灶台、常扫居室庭院、清理卫生死角、优化家居环境,养成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
近日,呼图壁县园户村镇组织13个村的党员、干部、志愿者千余人,针对农贸市场、主次干道,特别是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城郊商铺等,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彻底消除卫生死角,筑牢疫情防控的卫生防线。
呼图壁县园户村镇大草滩村村民罗英积极响应号召,在家门口的树林带里捡拾垃圾,他说:“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但是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要彻底消除卫生死角,搞好环境卫生。”
4月8日,在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夹滩村,昌吉市客管处驻夹滩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和党员、群众等清理了林带里的垃圾和杂草杂物,并对村道旁的200余棵树木进行刷白。
4月8日,昌吉市三小学生展示“使用公筷公勺、践行文明餐桌”手抄报作品。 杨斌 摄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如今,说起垃圾分类,村里无人不知。你看,这个绿色桶子用来装塑料类垃圾,蓝色桶子装玻璃类垃圾……”4月22日,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八家户村的保洁员高合德高兴地说。
去年年初,八家户村被确定为兰州湾镇垃圾分类回收试点村。村口昌隆小商店门口,4个不同颜色的垃圾箱非常显眼,墙上张贴着可回收垃圾目录及积分兑换明细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八家户村“两委”班子引导村民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回收,配备了专业保洁队伍,在全村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积分兑奖制度,对垃圾分类回收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开展表彰评比。
经营昌隆小商店的村民郑金慧说:“镇上废品收购站每半个月就来回收垃圾。村民把垃圾分类放进不同的垃圾桶里,可以获得积分,在我家商店里能用积分兑换小礼品,大家积极性可高了。”
如今,八家户村村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将垃圾分类投放进垃圾桶,不再随处乱扔,乡村环境更加整洁。
4月22日中午,吃完午餐的昌吉市第九中学高二学生佟安琪,将垃圾分类放进了学校专门在食堂设置的可回收垃圾桶。疫情防控以来,佟安琪积极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还向身边的同学宣传健康环保理念。
收集塑料瓶制作成笔筒、小花盆、循环使用课本……在昌吉市第九中学,节约环保、低碳文明的意识深入学生们的思想,大家自觉当起了环保小达人。
4月26日,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八家户村村民分类投放垃圾。昌吉日报记者 阿依加玛丽·列提甫 摄
养成卫生健康习惯
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全州各地通过推广公筷公勺、分餐制等卫生餐饮方式,向不卫生不文明的饮食陋习宣战,推动形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月23日,州文明办联合州商务局、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使用公筷公勺·践行文明餐桌行动”倡议书。
“除新冠病毒外,幽门螺旋杆菌、甲肝病毒等都有可能因混用筷子等餐具传播……”4月4日,昌吉市绿洲路街道聚合社区的志愿者向居民讲解使用公筷公勺的必要性。
为全面推动“文明餐桌 公筷公勺”行动,引导广大居民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健康习惯,聚合社区不仅通过微信群、QQ群、LED显示屏等形式宣传,还组织社区干部入户、走访辖区门面店及餐饮店,宣传引导餐饮店向就餐人员提供公筷、公勺,讲解防疫知识,提倡商家向顾客提供分餐、打包、网上点餐送餐服务,避免人员密切接触。
4月24日中午,记者在昌吉市建国东路豫东巷大盘鸡专卖店看到,来餐馆吃饭的顾客,会主动用公筷夹菜。和同事一起来吃饭的顾客陈先生说:“使用公筷夹菜,自己放心,别人也放心,这样好。”
4月14日中午,阿布都尔和老伴在自家的菜园摘了些蔬菜,不一会儿就炒好了两盘菜。今年82岁的阿布都尔是木垒县东城镇鸡心梁村村民,以前饮食油腻单一的他现在渐渐注意起了自己的饮食健康。阿布都尔说:“以前我只喜欢吃馕、喝奶茶,菜吃得少,患上了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现在我们发展庭院经济,种些菜,不仅够自家吃,还能把菜卖了挣钱,菜和肉搭配着吃更健康。”
4月24日,昌吉市滨湖河景区中央公园,昌吉市民走路晨练。昌吉日报记者 岳文玲 摄
适度运动强身健体
4月22日早上,在昌吉市晋昌公园,记者看到公园门口有保安值守,要求每位市民进入公园必须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测量,出示居民健康证和身份证。
春暖花开,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到公园里晨练健身,跑步、走路、甩响鞭、抖空竹、打太极……记者注意到,市民晨练时尽量不扎堆,人和人之间主动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昌吉市民赵女士告诉记者:“我以前爱打羽毛球,疫情防控期间,我宅在家里,没法打羽毛球,就跟着视频学习一些简单的健身方法。现在天热了,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我就到公园里活动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4月23日早上,记者在昌吉市滨湖河景区中央公园看到,来这里晨练的人也不少,这两天,公园里的花渐次开放,景色宜人。
来晨练的市民张先生说:“在家憋了一冬天,天气转暖后,我每天清晨来这里运动1个多小时,感觉神清气爽、浑身有劲。以后我要坚持练下去,把身体练得棒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