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左晓雨、通讯员 李曦冉)3月12日,在木垒县博斯坦乡努迩乐服装加工厂内,一排排摆列整齐的缝纫机“嗒嗒”作响,伴随着生产车间隆隆的机器声,生产线上每一道工序都井然有序,20余名工人正在加紧制作口罩。
2019年8月,木垒县博斯坦乡通过引进微小企业,建立了木垒县努迩乐服装厂,吸纳周边富余劳动力50余人,其中26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该服装厂接到一笔生产5万只口罩的订单,努迩乐服装厂积极发动员工全面投入口罩生产中。
努迩乐服装厂负责人海拉提告诉记者:“我们服装厂3月6日正式复工,为保证安全生产,车间采取间隔位置进行生产,有效降低了车间人员密度,同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每天为工人们监测体温,对车间进行消毒等,随时掌握工人身体状况。”
三月的木垒县春寒料峭,村民阿丽腾古丽的心里却暖洋洋的。今年40岁的阿丽腾古丽是博斯坦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努迩乐服装厂的一名员工,阿丽腾古丽告诉记者,2019年3月,在博斯坦乡政府的帮助下,她的丈夫在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谋得了一份生活区维修工的工作。“现在工厂恢复生产了,我很高兴。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技术,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也提高了,每个月还有不少收入呢。我和丈夫每个月的收入加起来有六七千元,我要努力工作,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阿丽腾古丽高兴地说。
这段时间,木垒县白杨河乡不少的党员干部在微信朋友圈里做起了“代购”,为村民代售馕饼、牛奶、蘑菇等,确保农牧民群众的各类农牧产品产得出、卖得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白杨河乡蘑菇种植大户杨永虎家的蘑菇销售问题让他犯了难,得知这一情况后,乡政府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帮助杨永虎重新建立起销售渠道,蘑菇不愁卖了,这让杨永虎生产信心倍增。
近年来,木垒县多措并举制定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盯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和动态帮扶机制,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兜底保障等,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使全县农牧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