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3名驰援武汉医护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
发布时间:2020.02.29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马晓芳)“谢谢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过来帮助我们,我一定会好好接受治疗的……”近日,在武汉市汉阳医院,一位七旬老人对滕燕玲说。2月20日,滕燕玲、杨军芳、索莹3名昌吉州医护人员安全抵达武汉。22日,3人从武汉市商业职工医院转战武汉市汉阳医院投入工作。目前有来自全国各地160余位医护人员在该院协同作战。

24日晚,记者电话采访了新疆赫迩思瑞医院综合内科护士长滕燕玲。滕燕玲负责5个患者,其中:2位轻症患者、3位重症患者。“现在一个班6至8小时,三个白班之后,是一个小夜班和一个大夜班。”她告诉记者。

上白班时,滕燕玲早上6点起床,7点半穿防护服,8点到岗。此时的武汉最高温度达到25℃,在工作的6至8小时中,滕燕玲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

“穿着‘三级防护’装备,就像装在一个大塑料袋里,工作一会儿,背和腋下就湿了。”滕燕玲说:“吃饭和喝水都可以控制,但人有‘三急’。”为了尽快适应,滕燕玲上早班会提前上厕所,然后喝两口水,在吃饭的时候再喝几口水,之后就再不喝水了。

滕燕玲等医护人员要给患者做治疗、打针、喂药,还要给患者端水、喂饭、吸痰、翻身、扣背等,除了写护理记录时能坐一会儿,基本上都是站着工作。因为有二十多年的重症医学科经验,滕燕玲很快适应了工作节奏。

工作间隙,滕燕玲帮患者在手机上搜索出新疆的美食、美景,给他们讲新疆的风土人情。滕燕玲说:“日常护理是一方面,心理辅导必不可少,我们要安抚好患者情绪,这样有助于病情向好发展。”

“我要吃热干面,我要吃鱼……”一次,一位老年患者拒绝服药,要求见家人。滕燕玲耐下心来,和患者聊起家人,安抚患者。待患者家人打来电话,患者心情才有好转,滕燕玲赶紧给他喂饭、喂药。“他们就像我的亲人,我要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早日痊愈,早日回家团聚。”滕燕玲说。

因为照顾的患者都是武汉本地人,有的患者说话困难,为了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滕燕玲还自备了小纸条,上面写着“翻身”“渴了”“饿了”等,当交流困难时,她就拿出小纸条,一个个给患者看,患者点头,滕燕玲就知道患者的需求了。

初次来到武汉,3人有些不适应,却爱上了这里的工作环境。“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在这里并肩作战,一旦进入工作,都忘我投入。”滕燕玲说:“索莹和杨军芳两个90后也很努力,索莹的鼻梁都被压烂了,杨军芳的脸上也压出了印记,都一直坚守在一线。”

据了解,2月27日晚,根据工作安排,3人又转战武汉方舱医院从事重症护理工作。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我州3名驰援武汉医护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
发布日期: 2020-02-29 15:34:04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马晓芳)“谢谢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过来帮助我们,我一定会好好接受治疗的……”近日,在武汉市汉阳医院,一位七旬老人对滕燕玲说。2月20日,滕燕玲、杨军芳、索莹3名昌吉州医护人员安全抵达武汉。22日,3人从武汉市商业职工医院转战武汉市汉阳医院投入工作。目前有来自全国各地160余位医护人员在该院协同作战。

24日晚,记者电话采访了新疆赫迩思瑞医院综合内科护士长滕燕玲。滕燕玲负责5个患者,其中:2位轻症患者、3位重症患者。“现在一个班6至8小时,三个白班之后,是一个小夜班和一个大夜班。”她告诉记者。

上白班时,滕燕玲早上6点起床,7点半穿防护服,8点到岗。此时的武汉最高温度达到25℃,在工作的6至8小时中,滕燕玲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

“穿着‘三级防护’装备,就像装在一个大塑料袋里,工作一会儿,背和腋下就湿了。”滕燕玲说:“吃饭和喝水都可以控制,但人有‘三急’。”为了尽快适应,滕燕玲上早班会提前上厕所,然后喝两口水,在吃饭的时候再喝几口水,之后就再不喝水了。

滕燕玲等医护人员要给患者做治疗、打针、喂药,还要给患者端水、喂饭、吸痰、翻身、扣背等,除了写护理记录时能坐一会儿,基本上都是站着工作。因为有二十多年的重症医学科经验,滕燕玲很快适应了工作节奏。

工作间隙,滕燕玲帮患者在手机上搜索出新疆的美食、美景,给他们讲新疆的风土人情。滕燕玲说:“日常护理是一方面,心理辅导必不可少,我们要安抚好患者情绪,这样有助于病情向好发展。”

“我要吃热干面,我要吃鱼……”一次,一位老年患者拒绝服药,要求见家人。滕燕玲耐下心来,和患者聊起家人,安抚患者。待患者家人打来电话,患者心情才有好转,滕燕玲赶紧给他喂饭、喂药。“他们就像我的亲人,我要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早日痊愈,早日回家团聚。”滕燕玲说。

因为照顾的患者都是武汉本地人,有的患者说话困难,为了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滕燕玲还自备了小纸条,上面写着“翻身”“渴了”“饿了”等,当交流困难时,她就拿出小纸条,一个个给患者看,患者点头,滕燕玲就知道患者的需求了。

初次来到武汉,3人有些不适应,却爱上了这里的工作环境。“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在这里并肩作战,一旦进入工作,都忘我投入。”滕燕玲说:“索莹和杨军芳两个90后也很努力,索莹的鼻梁都被压烂了,杨军芳的脸上也压出了印记,都一直坚守在一线。”

据了解,2月27日晚,根据工作安排,3人又转战武汉方舱医院从事重症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