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战“疫”:昌吉市双拥志愿者服务队在行动(组图)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讯(昌吉广播电视台记者周春放)“抗击疫情,不仅仅是政府和医疗机构的事情,更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爱一座城,就要守护一座城!”朴实的话语,诠释着志愿者的责任和担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昌吉市怡霏爱心工作室、双拥志愿者服务队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主动作为,奉献爱心,温暖了这座城市的人们。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有谁可以捐赠,请接龙。”

李怡霏,昌吉市怡霏爱心工作室会长、双拥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本来,她刚做完春节前各种访贫问苦、慰问演出、看望老人等公益活动,准备好好休息几天,不料,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变得严重起来。作为志愿者团队带头人,李怡霏首先想到了她帮助过的那些弱势群体,防护知识、口罩、消毒液这些肯定是他们最缺少和急需的。于是,立即行动,大年初一,她向辖区居民发出倡议书,帮助自己所在社区积极做好正确引导宣传工作。随后,李怡霏又给志愿团队合作伙伴发出倡议,邀请他们一起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她和往常每次组织志愿者活动一样,又在微信群里给团队里的志愿者们留言:“今天谁愿意放弃春节休息?有人愿意做志愿服务吗?有人愿意到各个药店看看口罩涨价没有?有人愿意到社区来做登记员吗?愿意的和我联系。”“预防冠状病毒感染我们人人有责,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有谁可以捐赠,请接龙。”不一会儿,志愿者王磊回复说:“我捐赠100个口罩,一小时后送过去。”志愿者聂奎回复:“我免费提供40公斤84消毒液。”志愿者杨伟民捐赠了100元,并说:“如果需要车随时可以联系我。”荆文亮爱心企业捐赠1000只纱布口罩、500双防护手套、720双线手套、100个防护眼灯。

一时间,捐款捐物的、出人出力的排起了长队,李怡霏的倡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支持。她也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对人员、物资、资金进行了统筹调配,有的前去参加社区防控走访商住户,有的去做社区引导员、宣传员,有的负责拉运物资……她则负责四处联系协调购买防控物资。

李怡霏告诉记者:她2009年参加了乌鲁木齐拥军志愿者,跟着退伍老兵经常去部队慰问,渐渐深刻理解了双拥的含义。2016年,回到昌吉后,她组建了昌吉市双拥志愿者服务队;2019年,又建立了昌吉市怡霏爱心工作室,他们的志愿服务范围也从部队扩大到了地方。李怡霏说:“双拥志愿者服务队从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了100多起公益活动,经常会去到部队、机关、聋哑学校、敬老院等地进行爱心捐赠和文艺汇演,每周都会走访空巢老人,定期慰问环卫工人等等,团队也由最初的30多人发展壮大到230多人。”

李怡霏说,正是十几年的公益活动,让她结识了不少热心人,为这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方便联系,提高效率,李怡霏建立了志愿者团队微信群。这个群全是爱心满满的志愿者,只要有公益倡议,就有人积极响应。“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有谁可以捐赠,请接龙。”这句话是志愿者们最熟悉的话了,每次团队有捐赠、慰问、扶贫帮困等活动时,李怡霏都会说这句话,而这一次她却说得沉甸甸的。因为这一次,大家面对是新冠病毒,是要投入到抗击疫情中去的,是有生命危险的……李怡霏说:“当看到大家在微信群里不停地接龙,我很感动,一群人为了一个目标去忙碌、去奋斗,是那么美,我们志愿者们为大家舍弃小家,真的很感谢你们,我的伙伴,我的队友们。”

“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黄福平,是一名房产销售员,他参加志愿者活动有五年了。平时,他利用工作之余给家庭困难学生送温暖,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去聋哑学校送关怀。这次防控疫情中,他除了捐赠物资外,还承担起了物资运输任务。从大年初一开始,他为志愿者团队提供车辆保障,每天按照志愿者服务团队的调度,开着车往返于乌昌两地拉运应急物资、分装物资,并第一时间将物资捐送到一线急需地。他说,“尽自己的一点微博之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这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金美琼主要负责物资的分装和分发。有一次经过检查站时,她看到工作人员一辆一辆地检查过路的车辆,就想,他们每天接触那么多车,那么多人,是比较危险的岗位,比自己更需要口罩。于是,就把团队给每个志愿者发的一包一次性口罩,考虑都没有考虑,就送给了检查一线的工作人员。她还说,她的车上一直放着自己买的84消毒液和口罩,只要路上碰到有人急需,她都会无偿赠予。

马美美从年三十开始就没有回过家,她积极配合团队,哪里需要去哪里;杨连兵,棉花大户,夏天种地,冬天做公益,团队一呼,立即响应;张美妮,从这次捐赠物资中看到工作在抗“疫”一线的人们坚守岗位,从中更加明白了志愿者的意义,明白了个人能力虽然不同,但都可以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还有杨伟民、陈惠荣、肖飞、马祥、杨吉春、赵远德……好多不留名的志愿者,他们穿梭在昌吉市的大街小巷,为疫情防控发出自己微弱但明亮的光芒,照耀着城市的夜空。

“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这是团队志愿者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这次疫情抗击工作中,他们一边四处协调购买急需物资,一边又及时分发派送急需物资,忙得连轴转。他们主动捐款,想方设法购买口罩、手套、消毒液和防护服等物资之后,又急忙来到医院、社区、各个路口,为一线的工作人员赠送物资;他们一面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一面做居民的“宣传员”,加大防控疫情的宣传,引导居民科学防护、不信谣、不传谣,为居民发放宣传单;他们既是居民的“服务员”,又是居民的“警卫员”,不但提供各项跑腿服务,还对进出小区的车辆、人员逐一排查,为居民测量体温、为车辆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输入,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用实际行动为居民筑起防护墙。

“团队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温暖,还有希望。”

在抗击疫情工作的持续进行中,各种防护用品极为短缺,为了能够联系到尽量多的物资,李怡霏通过多方打听联系,了解到南疆于田县润雅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资质的可以做防护服的服装厂。于是,她打电话向家住乌鲁木齐市的经理王彩云订货,问工厂是否能生产防护服。当得知昌吉市很多一线工作人员都没有防护装备,志愿者们想订一批防护服捐赠到一线时,王彩云很是感动,她觉得能够帮助志愿者也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有价值,于是她马上打电话组织工厂员工,连夜加班加点赶制防护服。当志愿者不顾路途遥远,星夜兼程地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将这批防护服拉回送到医院、检查站等一线工作人员手里时,李怡霏也不忘夸一夸王彩云:“你们厂做得真快呀!”王彩云说:“看到你们志愿者们冒着生命危险服务在各个岗位,我感到的不只是温暖,也愿意助一臂之力。”

吴斌是志愿者服务队长,做事认真、细致,每次活动的策划、登记,以及团队的繁杂琐事等都离不开她,大家都亲切地称她幕后队长。抗击疫情工作中,她认真统计好每笔捐赠物资的登记、分发、资金管理等,无怨无悔地为这个爱心志愿者团队做好服务。她说:“大家都是带着爱心一起奔跑在爱的路上,我为团队做这些工作是应该的。”她还说,志愿者是一个神圣的名词,是参与的象征,是博爱的体现,是爱心的代言,没有报酬,没有掌声,没有花环,有的只是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

聂奎是昌吉市亚中水果批发市场顺意调料店的店长,从2018年开始做公益以来,经常参加孤寡老人、五保户的慰问活动,目前还资助着昌吉市十四小两位生活困难的学生。这次疫情一开始,他在队长李怡霏的带领下为榆树沟检查站、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昌吉市第一人民医院、建国路街道、宁边路街道等几十家州市一线单位赠送消毒防护用品。还和团队其他志愿者一起寻找防护物资,一起拉运物资。聂奎告诉记者,因为物资都不在昌吉,在拉运过程中,天气寒冷,离开车没几分钟,就冻得人直打哆嗦,一路找不到一家营业的餐厅,大家都是饿着肚子,有时候吃口馕,就着冰凉的矿泉水,但是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他说:“那种奉献精神让我感动,我们爱心团队的志愿者是好样的!团队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温暖,还有希望。”

在抗“疫”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昌吉双拥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自发组织,奋战在物资分发、爱心送餐、社区防控、血站献血等各条战线。随着抗击疫情工作的持续展开,他们就近服务社区居民每天每人平均在6小时以上。从疫情开始,截至目前,志愿者团队共筹集发放了线手套3360双、纱布口罩1000只、护目镜960个、医用手套1000双、一次性口罩5120只、消毒液3300公斤、N95口罩1500只、防护服600套、一次性医用帽子160顶、一次性脚套240双、医用手套600双等急需物资,合计172117元。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群英战“疫”:昌吉市双拥志愿者服务队在行动(组图)
发布日期: 2020-02-21 14:38:46 来源:昌吉州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讯(昌吉广播电视台记者周春放)“抗击疫情,不仅仅是政府和医疗机构的事情,更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爱一座城,就要守护一座城!”朴实的话语,诠释着志愿者的责任和担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昌吉市怡霏爱心工作室、双拥志愿者服务队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主动作为,奉献爱心,温暖了这座城市的人们。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有谁可以捐赠,请接龙。”

李怡霏,昌吉市怡霏爱心工作室会长、双拥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本来,她刚做完春节前各种访贫问苦、慰问演出、看望老人等公益活动,准备好好休息几天,不料,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变得严重起来。作为志愿者团队带头人,李怡霏首先想到了她帮助过的那些弱势群体,防护知识、口罩、消毒液这些肯定是他们最缺少和急需的。于是,立即行动,大年初一,她向辖区居民发出倡议书,帮助自己所在社区积极做好正确引导宣传工作。随后,李怡霏又给志愿团队合作伙伴发出倡议,邀请他们一起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她和往常每次组织志愿者活动一样,又在微信群里给团队里的志愿者们留言:“今天谁愿意放弃春节休息?有人愿意做志愿服务吗?有人愿意到各个药店看看口罩涨价没有?有人愿意到社区来做登记员吗?愿意的和我联系。”“预防冠状病毒感染我们人人有责,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有谁可以捐赠,请接龙。”不一会儿,志愿者王磊回复说:“我捐赠100个口罩,一小时后送过去。”志愿者聂奎回复:“我免费提供40公斤84消毒液。”志愿者杨伟民捐赠了100元,并说:“如果需要车随时可以联系我。”荆文亮爱心企业捐赠1000只纱布口罩、500双防护手套、720双线手套、100个防护眼灯。

一时间,捐款捐物的、出人出力的排起了长队,李怡霏的倡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支持。她也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对人员、物资、资金进行了统筹调配,有的前去参加社区防控走访商住户,有的去做社区引导员、宣传员,有的负责拉运物资……她则负责四处联系协调购买防控物资。

李怡霏告诉记者:她2009年参加了乌鲁木齐拥军志愿者,跟着退伍老兵经常去部队慰问,渐渐深刻理解了双拥的含义。2016年,回到昌吉后,她组建了昌吉市双拥志愿者服务队;2019年,又建立了昌吉市怡霏爱心工作室,他们的志愿服务范围也从部队扩大到了地方。李怡霏说:“双拥志愿者服务队从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了100多起公益活动,经常会去到部队、机关、聋哑学校、敬老院等地进行爱心捐赠和文艺汇演,每周都会走访空巢老人,定期慰问环卫工人等等,团队也由最初的30多人发展壮大到230多人。”

李怡霏说,正是十几年的公益活动,让她结识了不少热心人,为这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方便联系,提高效率,李怡霏建立了志愿者团队微信群。这个群全是爱心满满的志愿者,只要有公益倡议,就有人积极响应。“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有谁可以捐赠,请接龙。”这句话是志愿者们最熟悉的话了,每次团队有捐赠、慰问、扶贫帮困等活动时,李怡霏都会说这句话,而这一次她却说得沉甸甸的。因为这一次,大家面对是新冠病毒,是要投入到抗击疫情中去的,是有生命危险的……李怡霏说:“当看到大家在微信群里不停地接龙,我很感动,一群人为了一个目标去忙碌、去奋斗,是那么美,我们志愿者们为大家舍弃小家,真的很感谢你们,我的伙伴,我的队友们。”

“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黄福平,是一名房产销售员,他参加志愿者活动有五年了。平时,他利用工作之余给家庭困难学生送温暖,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去聋哑学校送关怀。这次防控疫情中,他除了捐赠物资外,还承担起了物资运输任务。从大年初一开始,他为志愿者团队提供车辆保障,每天按照志愿者服务团队的调度,开着车往返于乌昌两地拉运应急物资、分装物资,并第一时间将物资捐送到一线急需地。他说,“尽自己的一点微博之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这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金美琼主要负责物资的分装和分发。有一次经过检查站时,她看到工作人员一辆一辆地检查过路的车辆,就想,他们每天接触那么多车,那么多人,是比较危险的岗位,比自己更需要口罩。于是,就把团队给每个志愿者发的一包一次性口罩,考虑都没有考虑,就送给了检查一线的工作人员。她还说,她的车上一直放着自己买的84消毒液和口罩,只要路上碰到有人急需,她都会无偿赠予。

马美美从年三十开始就没有回过家,她积极配合团队,哪里需要去哪里;杨连兵,棉花大户,夏天种地,冬天做公益,团队一呼,立即响应;张美妮,从这次捐赠物资中看到工作在抗“疫”一线的人们坚守岗位,从中更加明白了志愿者的意义,明白了个人能力虽然不同,但都可以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还有杨伟民、陈惠荣、肖飞、马祥、杨吉春、赵远德……好多不留名的志愿者,他们穿梭在昌吉市的大街小巷,为疫情防控发出自己微弱但明亮的光芒,照耀着城市的夜空。

“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这是团队志愿者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这次疫情抗击工作中,他们一边四处协调购买急需物资,一边又及时分发派送急需物资,忙得连轴转。他们主动捐款,想方设法购买口罩、手套、消毒液和防护服等物资之后,又急忙来到医院、社区、各个路口,为一线的工作人员赠送物资;他们一面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一面做居民的“宣传员”,加大防控疫情的宣传,引导居民科学防护、不信谣、不传谣,为居民发放宣传单;他们既是居民的“服务员”,又是居民的“警卫员”,不但提供各项跑腿服务,还对进出小区的车辆、人员逐一排查,为居民测量体温、为车辆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输入,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用实际行动为居民筑起防护墙。

“团队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温暖,还有希望。”

在抗击疫情工作的持续进行中,各种防护用品极为短缺,为了能够联系到尽量多的物资,李怡霏通过多方打听联系,了解到南疆于田县润雅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资质的可以做防护服的服装厂。于是,她打电话向家住乌鲁木齐市的经理王彩云订货,问工厂是否能生产防护服。当得知昌吉市很多一线工作人员都没有防护装备,志愿者们想订一批防护服捐赠到一线时,王彩云很是感动,她觉得能够帮助志愿者也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有价值,于是她马上打电话组织工厂员工,连夜加班加点赶制防护服。当志愿者不顾路途遥远,星夜兼程地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将这批防护服拉回送到医院、检查站等一线工作人员手里时,李怡霏也不忘夸一夸王彩云:“你们厂做得真快呀!”王彩云说:“看到你们志愿者们冒着生命危险服务在各个岗位,我感到的不只是温暖,也愿意助一臂之力。”

吴斌是志愿者服务队长,做事认真、细致,每次活动的策划、登记,以及团队的繁杂琐事等都离不开她,大家都亲切地称她幕后队长。抗击疫情工作中,她认真统计好每笔捐赠物资的登记、分发、资金管理等,无怨无悔地为这个爱心志愿者团队做好服务。她说:“大家都是带着爱心一起奔跑在爱的路上,我为团队做这些工作是应该的。”她还说,志愿者是一个神圣的名词,是参与的象征,是博爱的体现,是爱心的代言,没有报酬,没有掌声,没有花环,有的只是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

聂奎是昌吉市亚中水果批发市场顺意调料店的店长,从2018年开始做公益以来,经常参加孤寡老人、五保户的慰问活动,目前还资助着昌吉市十四小两位生活困难的学生。这次疫情一开始,他在队长李怡霏的带领下为榆树沟检查站、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昌吉市第一人民医院、建国路街道、宁边路街道等几十家州市一线单位赠送消毒防护用品。还和团队其他志愿者一起寻找防护物资,一起拉运物资。聂奎告诉记者,因为物资都不在昌吉,在拉运过程中,天气寒冷,离开车没几分钟,就冻得人直打哆嗦,一路找不到一家营业的餐厅,大家都是饿着肚子,有时候吃口馕,就着冰凉的矿泉水,但是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他说:“那种奉献精神让我感动,我们爱心团队的志愿者是好样的!团队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温暖,还有希望。”

在抗“疫”一线,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昌吉双拥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自发组织,奋战在物资分发、爱心送餐、社区防控、血站献血等各条战线。随着抗击疫情工作的持续展开,他们就近服务社区居民每天每人平均在6小时以上。从疫情开始,截至目前,志愿者团队共筹集发放了线手套3360双、纱布口罩1000只、护目镜960个、医用手套1000双、一次性口罩5120只、消毒液3300公斤、N95口罩1500只、防护服600套、一次性医用帽子160顶、一次性脚套240双、医用手套600双等急需物资,合计17211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