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稳步前行
发布时间:2020.01.04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刘茜 左晓雨)两会像一场年年准时到来的考试,不断提出新的命题。

如何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构建具有昌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起更多高端资源要素?今年自治州两会上,高质量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热词”之一。

把脉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提升夜间经济发展水平

有关资料数据表明,夜间是消费结构多元、能力强劲、需求最旺盛的一个时间段。随着近年新疆稳定红利持续释放,靠各项旅游政策“悉心护航”,我州开始把经济消费向深夜延伸,灯火阑珊处,夜间经济方兴未艾。

“2019年初,镇里打算举办一台迎新春晚会,让我没想到的是,有30多支群众文艺队伍踊跃报名,可最后只能选10个团队。”1月2日下午,州人大代表、呼图壁县呼图壁镇党委书记张以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发,能不能多搞一些文艺活动带动夜间经济发展。”

2019年8月,呼图壁镇在中亚市场试点开了一个夜市,在市场上搭建了一个舞台,每天都有草根文艺队精彩献演,连续自发演出42场次,吸引了大量人流。中亚市场新引进的30多家商铺平均月营业额都在2万元左右,夜市生意非常好,群众也非常欢迎。

在张以发看来,要点亮夜间经济,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有时间去消费,有能力去消费,最关键的是要有地方去消费。

如何点亮我州夜间经济?州政协委员、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子斌娓娓道来:“按照《昌吉州关于发展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实施方案》,以‘夜游昌吉’‘夜购潮货’‘夜品佳肴’‘夜健体魄’‘夜赏文创’‘夜习科普’作为昌吉特色夜间经济活动主题,建设一批夜间经济载体,成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持续增长的新业态。”

文旅融合怎么为夜间经济发展服务?张子斌表示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在夜间经济示范点中,政府搭台、文化唱戏,让夜间消费多些文化味儿;二是把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纳入一日游、二日游精品旅游线路中来,打造成游客在昌吉“吃住行游购娱”打卡地;三是整合图书馆、公共文化场所等多种资源,全面开放体育场馆、健身场所,为夜间经济多元体验和消费提供平台。

州政协委员、新疆亚中(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唐莉丽告诉记者,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为此,亚中集团对公司经营的多业态都做了调整和安排。公司新引进一家酒店,同时计划把现有的创智城写字楼拿出两栋来做不同规模的酒店和公寓。另外,服装市场、数码通讯广场等经营场所都延长了营业时间。商贸广场作为儿童业态也做了调整,新引进电竞中心、文创图书馆等,并规划了一个7000平方米的餐饮广场。

州政协常委、民盟昌吉市委会主委、昌吉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宋长军认为,推动自治州加快形成夜间经济体系,应该营造出更加开放、有序、活跃、高品质的夜间经济环境。

宋长军建议,通过创新理念、规划引领、合理布局,进一步提升夜间经济文化品质,补齐夜间经济发展短板,满足群众在夜间消费的需求,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夜游”昌吉,提升我州夜间经济对外影响力。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天山天池湖畔,暖阳照耀着雪岭云杉。一群游客沿着潜龙渊的木栈道走进雪野童话。此时,140多公里之外的北庭故城,沧桑的古城墙和佛塔遗迹高大挺立,被太阳镀上了一层金色。

在州人大代表、新疆西域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萍看来,旅游产业是带动能力最强、释放红利最大、造福百姓最广的富民产业。

走进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处是绿色发展的画面。在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露天煤矿矿区,电铲车将煤炭投放到输煤廊道传送带上,封闭运输到发电厂,沿途见不到煤渣,保持了环境清洁。矿长王平亮说,一条输煤廊道一天可运煤2万吨,如果用载重40吨的车辆,需要500车次才能运完。

走以循环经济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是准东的选择。如今,产业汇集、人才密集、技术云集的准东已吸引疆内外2000余家企业落户。

准东的发展路径是我州传统产业迭代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折射。

2020年,我州将以准东为引擎做强工业,举全州之力推进准东现代煤电煤化工创新产业示范区建设,把准东打造成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新疆屯河涂料有限公司是全疆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建筑涂料生产企业。自2018年4月入驻新厂区以来,公司先后对变压器、电机实施了节能改造,每年可节约支出近60万元。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第一驱动力。在州政协委员、新疆蓝山屯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鲁胜华看来,企业发展不能等靠要,要积极转换机制、研发新产品;不断创新模式、创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才是促进高质量发展之本。

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新动能

“2019年,公司仅增值税一项就减少了1.2亿元,我们将把这笔钱全部投入到生产和研发中。”新疆东方希望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晓方说,“可以说,减税降费政策,提振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信心。”

减下去的是企业负担,提上来的是市场竞争力。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20年,我州打好重塑营商环境攻坚战,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全面落实减税降费、降本增效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方面的实际困难,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尊重、激励和保护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在州人大代表、新疆西域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萍看来,营商环境就像是企业发展的“气候”指标,关系着激活市场、稳定发展、提振信心,看似无形,却浸透在企业发展的角角落落。

“营商环境的痛点在哪里?我认为一是审批程序比较复杂,二是产出的周期比较长。在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营商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希望这种改观能保持下去,千万不能刮‘一阵风’。另外,对企业来说,打造好的营商环境不能躺在政策上等靠要,还要自己依法依规努力去干才行。”李新萍说。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高端制造业是关键和重点所在。而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既来自朝气蓬勃的新业态、新模式,也来自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两者相辅相成。围绕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今后会研究出台更好用、更管用、能落地、有监督、重实效的具体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内在活力,使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州政协委员、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义华表示。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两会聚焦】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稳步前行
发布日期: 2020-01-04 10:05:58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 刘茜 左晓雨)两会像一场年年准时到来的考试,不断提出新的命题。

如何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构建具有昌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起更多高端资源要素?今年自治州两会上,高质量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热词”之一。

把脉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提升夜间经济发展水平

有关资料数据表明,夜间是消费结构多元、能力强劲、需求最旺盛的一个时间段。随着近年新疆稳定红利持续释放,靠各项旅游政策“悉心护航”,我州开始把经济消费向深夜延伸,灯火阑珊处,夜间经济方兴未艾。

“2019年初,镇里打算举办一台迎新春晚会,让我没想到的是,有30多支群众文艺队伍踊跃报名,可最后只能选10个团队。”1月2日下午,州人大代表、呼图壁县呼图壁镇党委书记张以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发,能不能多搞一些文艺活动带动夜间经济发展。”

2019年8月,呼图壁镇在中亚市场试点开了一个夜市,在市场上搭建了一个舞台,每天都有草根文艺队精彩献演,连续自发演出42场次,吸引了大量人流。中亚市场新引进的30多家商铺平均月营业额都在2万元左右,夜市生意非常好,群众也非常欢迎。

在张以发看来,要点亮夜间经济,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有时间去消费,有能力去消费,最关键的是要有地方去消费。

如何点亮我州夜间经济?州政协委员、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张子斌娓娓道来:“按照《昌吉州关于发展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实施方案》,以‘夜游昌吉’‘夜购潮货’‘夜品佳肴’‘夜健体魄’‘夜赏文创’‘夜习科普’作为昌吉特色夜间经济活动主题,建设一批夜间经济载体,成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持续增长的新业态。”

文旅融合怎么为夜间经济发展服务?张子斌表示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在夜间经济示范点中,政府搭台、文化唱戏,让夜间消费多些文化味儿;二是把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纳入一日游、二日游精品旅游线路中来,打造成游客在昌吉“吃住行游购娱”打卡地;三是整合图书馆、公共文化场所等多种资源,全面开放体育场馆、健身场所,为夜间经济多元体验和消费提供平台。

州政协委员、新疆亚中(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唐莉丽告诉记者,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为此,亚中集团对公司经营的多业态都做了调整和安排。公司新引进一家酒店,同时计划把现有的创智城写字楼拿出两栋来做不同规模的酒店和公寓。另外,服装市场、数码通讯广场等经营场所都延长了营业时间。商贸广场作为儿童业态也做了调整,新引进电竞中心、文创图书馆等,并规划了一个7000平方米的餐饮广场。

州政协常委、民盟昌吉市委会主委、昌吉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宋长军认为,推动自治州加快形成夜间经济体系,应该营造出更加开放、有序、活跃、高品质的夜间经济环境。

宋长军建议,通过创新理念、规划引领、合理布局,进一步提升夜间经济文化品质,补齐夜间经济发展短板,满足群众在夜间消费的需求,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夜游”昌吉,提升我州夜间经济对外影响力。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天山天池湖畔,暖阳照耀着雪岭云杉。一群游客沿着潜龙渊的木栈道走进雪野童话。此时,140多公里之外的北庭故城,沧桑的古城墙和佛塔遗迹高大挺立,被太阳镀上了一层金色。

在州人大代表、新疆西域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萍看来,旅游产业是带动能力最强、释放红利最大、造福百姓最广的富民产业。

走进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处是绿色发展的画面。在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露天煤矿矿区,电铲车将煤炭投放到输煤廊道传送带上,封闭运输到发电厂,沿途见不到煤渣,保持了环境清洁。矿长王平亮说,一条输煤廊道一天可运煤2万吨,如果用载重40吨的车辆,需要500车次才能运完。

走以循环经济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是准东的选择。如今,产业汇集、人才密集、技术云集的准东已吸引疆内外2000余家企业落户。

准东的发展路径是我州传统产业迭代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折射。

2020年,我州将以准东为引擎做强工业,举全州之力推进准东现代煤电煤化工创新产业示范区建设,把准东打造成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新疆屯河涂料有限公司是全疆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建筑涂料生产企业。自2018年4月入驻新厂区以来,公司先后对变压器、电机实施了节能改造,每年可节约支出近60万元。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第一驱动力。在州政协委员、新疆蓝山屯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鲁胜华看来,企业发展不能等靠要,要积极转换机制、研发新产品;不断创新模式、创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才是促进高质量发展之本。

优化营商环境释放新动能

“2019年,公司仅增值税一项就减少了1.2亿元,我们将把这笔钱全部投入到生产和研发中。”新疆东方希望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晓方说,“可以说,减税降费政策,提振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信心。”

减下去的是企业负担,提上来的是市场竞争力。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20年,我州打好重塑营商环境攻坚战,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全面落实减税降费、降本增效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方面的实际困难,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尊重、激励和保护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在州人大代表、新疆西域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萍看来,营商环境就像是企业发展的“气候”指标,关系着激活市场、稳定发展、提振信心,看似无形,却浸透在企业发展的角角落落。

“营商环境的痛点在哪里?我认为一是审批程序比较复杂,二是产出的周期比较长。在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营商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希望这种改观能保持下去,千万不能刮‘一阵风’。另外,对企业来说,打造好的营商环境不能躺在政策上等靠要,还要自己依法依规努力去干才行。”李新萍说。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高端制造业是关键和重点所在。而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既来自朝气蓬勃的新业态、新模式,也来自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两者相辅相成。围绕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今后会研究出台更好用、更管用、能落地、有监督、重实效的具体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内在活力,使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州政协委员、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义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