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秋的风拂过昌吉国家农高区,昔日绿意盎然的17.02万亩棉田已悄然换上 “银装”,丰收的采收季如约而至。放眼田野,大型采棉机如同灵动的 “钢铁卫士”,在棉海中往来穿梭,将采摘、压缩、打包的流程高效衔接,一气呵成,一个个圆滚滚、沉甸甸的棉包便从采棉机尾部“吐”出,仿佛一个个等待归仓的“金蛋蛋”,整齐地排列在田间地头。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与棉农脸上藏不住的笑意相互交融,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共同谱写着一曲属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丰收乐章。
棉农刘小东看着田间饱满的棉包难掩笑意:“现在机器采收太方便了,以前人工采棉,最少得忙活一个月,又费钱又慢,现在有了采棉机,一天能采200多亩,几天就把我5千亩地的棉花采完了,今年新购的采棉机采净率特别好,我的丰收就更有底气了!”
棉农漆小文今年也迎来了丰收,他种植的3000亩棉花通过运用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管理技术,棉花长势明显优于往年。“去年种了600亩,赚了大概18万元,今年扩大种植面积到3000亩,亩产能达到520公斤以上。” 漆小文说。
棉花丰收的背后,先进科技是核心支撑。近年来,昌吉国家农高区全面铺开北斗导航播种、“干播湿出”、水肥一体化、植保无人机化控等技术应用,推动棉花生产稳步迈向标准化、智能化、高效化新阶段,机械化采收率已高达 100%。
作为新疆的支柱产业与农民增收的核心渠道,棉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2024 年,昌吉国家农高区联合西部中心启动棉花“百千万工程”和“智慧棉田”,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支撑,集成“品种+高光效+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大数据”技术,打造智慧高产棉田示范场景,强化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的赋能作用。今后,昌吉国家农高区将持续做好采收期间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户及时解决采收环节的技术问题,确保丰收的棉花采得顺,切实保障农户增收、农业增效,推动昌吉国家农高区高品质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局 李雨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