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昌吉市榆树沟镇勇进村,在种植大户马海兵的300多亩制种玉米地里,两台玉米收割机缓缓前行,精准“吞”下玉米植株,眨眼间便收割一大片。金秋时节,昌吉州146万亩玉米进入收获期,预计10月中旬全面完成收割任务。
勇进村农机手张小兵驾驶着加装卫星导航的玉米收割机在田间驰骋,每小时能收割玉米25亩至30亩,一天工作10小时,能收割玉米200亩,比人工采收快上几十倍。
9月8日,昌吉市榆树沟镇勇进村,玉米收割机在田间穿梭收割玉米。记者王薇 摄
“从播种到田间管护,新疆华西种业有限公司的农技人员全程跟踪指导,教我密植调控、水肥管理。今年玉米籽粒又大又匀,全部交售给这家公司。”马海兵捧着刚收获的玉米,脸上笑容绽放,“预计亩产近800公斤,按订单价算,每亩收益约3200元,纯收入较去年每亩增加200元。”
9月8日,昌吉市榆树沟镇勇进村,种植户马海兵捧着刚收获的玉米满脸笑容。记者王薇 摄
昌吉州的玉米种植素有“分类增值”的巧思:青贮玉米是牲畜“冬粮 ”的 “硬通货”,收割后经青贮发酵,成为冬季饲喂牛羊的优质饲料,保障畜牧业的发展;制种玉米依托订单化种植“身家”更高,每公斤收购价比普通玉米高出2.2元左右,远销东北、云南等玉米主产区,成为农户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今年,昌吉州搭建“政产学研”协同的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联合新疆农科院、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组建专家团队,制定《昌吉州2025年粮棉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方案》,为全州粮食增产提供了科技支撑。
围绕粮食增产目标,昌吉州重点推广28个优质高产玉米品种,普及玉米密植精准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通过发放1万册高产栽培技术“口袋书”、1.8万张密植高产挂图,开展56个粮食新品种鉴评试验及示范种植,农技人员扎根田间,指导农户做好中耕、施肥与病虫害防治,让科技实效直达田间地头。
“我们通过‘培训+现场’双轨模式送科技下乡,已组织76场技术培训、12场田间现场会,覆盖2万余农户。” 昌吉州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柯晓涛介绍,目前,全州已建成30个粮食“百千万”高产示范点、100个示范村镇,让“科技种粮”的经验看得见、学得来。
近年来,昌吉州坚持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已持续改造更新912台玉米密植播种机,购置1569台(套)分流式整地机、卫星导航农机设备,“智慧农机”普及率大幅提升,有效调动了农户种粮积极性。今年计划新建及改造提升70.47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步推广70.47万亩农田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让“望天田”变“高产田”。
“据测产,预计今年商品玉米平均亩产达1070公斤、最高亩产突破1500公斤,较去年增产5%。” 柯晓涛表示,昌吉州将继续加大玉米增密增穗技术推广,指导农户做好秋播玉米的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推动产量稳步提升,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记者王薇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