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良壁
初冬时节的昌吉大地,因一场煤炭交易大会而暖意涌动。11月26日,“聚链共赢 昌煤准行”昌吉州煤炭交易大会落下帷幕,超2.3亿吨的签约量、“政产学研用”的协同格局、“丝路赋能”的开放姿态,不仅展现了昌吉州作为国家能源战略保障基地的硬核实力,更勾勒出新时代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以煤为媒,彰显的是服务国家大局的政治担当。能源安全是“国之大者”,昌吉州煤炭预测储量占全国12%,准东煤田更是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此次大会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部署及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五次全会、昌吉州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建设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重要支点”要求。
通过规模化签约稳定煤炭供应,既释放了“疆煤保供”的产能潜力,又通过公铁联运等通道建设,推动疆煤外运辐射多省份,实现“立足新疆、服务全国”的定位,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下的能源安全体系提供了“昌吉方案”。
聚链共赢,激活的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传统煤炭产业的出路在于“延链、补链、强链”,此次大会正是这一思路的生动实践。从中国矿业大学推动智能矿山技术落地,到新疆理化所探索多能融合体系,再到准东开发区通过技术攻关解决煤炭品质问题,科技赋能让“黑色黄金”焕发绿色生机;从天池能源与中泰新能源等企业的产业链协同,到国能煤制气项目推动煤炭向天然气、化工品延伸,“集群化发展”让产业附加值持续提升。这种“以链聚企、以企强链”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煤炭产业“单打独斗”的局限,形成了“生产、运输、加工、消费”全链条闭环,为能源产业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开放发展,拓展的是丝路能源合作的广阔空间。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节点,昌吉州此次大会不仅推动疆煤“走出去”,更注重“引进来”优质资源。“准东生产、东北消纳”供应链新模式、立体物流通道降本增效、煤制天然气项目吸引央企投资,一系列举措让昌吉、准东从“能源生产地”向“能源合作枢纽”转变。这种开放合作不仅能提升疆煤的市场竞争力,更能通过能源合作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注入能源动力,实现“以能源联通促产业联通、以产业联通促区域共赢”。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昌吉州以煤炭交易大会为契机,以“聚链共赢”的思维推动产业升级,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服务国家战略,既守住了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又找到了产业转型的“新路径”。未来,随着“五区一示范”建设的深入推进,昌吉州必将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贡献更多能源力量。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