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茜11月18日从昌吉州科学技术局获悉:截至目前,昌吉州2025年技术合同登记数量达143项,成交额突破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技术交易数量与质量的“双跃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创新动力。
为推动技术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昌吉州打造“政策精准推送—企业全程辅导—平台高效对接”的全链条服务模式,让服务更贴近企业需求。针对重点企业建立的“红黄蓝”分级跟踪体系,为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骨干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精准服务。2025年组织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申报国家及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400余项,其中133项获批立项,13项成果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如果说全链条服务是技术转化的“催化剂”,那么数字化平台则搭建起创新资源的“互通桥”。作为全疆首家数字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昌吉州丝路联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数字平台集成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同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五大国家级创新平台资源,发布科技成果500余项,推动300多家企业与12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科转荟”科技成果对接活动,达成合作意向50余项。嘉庚创新实验室的绿氨合成与掺烧技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露天矿智能开采系统等一批前沿成果相继在昌吉落地转化。该平台运营以来已覆盖9个地州市,技术交易活跃度指数同比增长210%,有效促进创新要素在更广范围高效流动。
创新活力的持续迸发,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坚实支撑。昌吉州高起点打造高级技术经理人培训基地,构建“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资格认证”三位一体培养体系。联合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等权威机构,创新推出覆盖“需求挖掘—成果估值—交易策划”全流程的标准化课程体系,累计培养持证技术经理人200余名,其中17人入选自治区专家库。同时,通过“政校合作”模式,与昌吉学院等高校共建实训基地,定向培养技术合同登记员139名,为技术交易全流程提供专业服务,让每一项技术成果都能顺畅落地、发挥价值,夯实了区域创新发展的人才根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