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王硕 通讯员 刘文茜 李昕
连日来,昌吉州教育系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从智慧校园的数字化探索到乡村课堂的深耕细作,从教研一线的成果打磨到实训基地的技能锤炼,教育工作者与学子们立足过往教育实践积累,既谋当下落实之策,更绘未来发展之路,以实干绘就“十五五”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昌吉州党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州教育局党组书记徐雪峰表示,“十四五”期间,昌吉州党委、政府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新建28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优质学位2.3万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由2022年的70%提升到80%,消除中小学大班额108个,“大班额”“大校额”问题逐步缓解。
展望“十五五”,徐雪峰明确了攻坚方向:“州教育局将紧紧围绕‘十五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覆盖,补齐办学条件短板,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深化‘庭州名师’工程,通过‘优质校+薄弱校’模式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教育惠民的阳光照亮每个家庭。”
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在课堂教学中被具象化为生动实践。昌吉州实验小学第四党支部书记樊雯静对此深有感触:“全会提出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一线教育者而言就是要打造‘活课堂’。我们计划依托昌吉州32个‘大思政课’实践基地,开发‘场馆里的数学课’‘非遗中的艺术课’等跨学科课程,将163节特色思政课资源融入日常教学。”
职业教育作为产教融合的纽带,正加速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党支部书记赵建文的落实方案精准聚焦产业痛点:“全会强调的‘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正是我们的发力点。我们要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支部建设与学科发展、科研攻关深度融合,围绕智能制造、绿色装备等方向组建党员攻坚团队,助力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也要聚焦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聚焦达标升本,培养更多既懂技术又有担当的高素质工科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
年轻一代的担当,在学子们的誓言中愈发清晰。昌吉州第一中学初三(3)班学生禹新月说:“从学校VR教室的火灾逃生演练,到腰站子村的劳动实践,‘十四五’的教育成果我们亲身见证。作为‘十五五’的亲历者,我计划加入学校‘科技社团’,同时和乡村学生结对,分享研学实践收获。”昌吉职业技术学院2025级供用电技术班学生王范疆的话语充满朝气:“作为职业院校学生,我将立足专业深耕细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在技术创新、文化传播等领域锤炼本领,从时代见证者成长为建设者,用青春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筑基。”
从政策谋划的顶层设计,到课堂实践的落地生根;从职业教育的提质赋能,到学子成长的保驾护航。昌吉州教育系统正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将“十五五”蓝图转化为一项项具体行动,在教育沃土上深耕细作、笃行不怠。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