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
抓实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昌吉州矿山救护大队作为自治州唯一一支矿山应急救援准军事化管理的专业救援队伍,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应急救援工作全过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作出昌吉贡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团结的基础。大队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以理论清醒筑牢政治坚定,以思想统一凝聚行动合力。
深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创新“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实践感悟”模式。累计组织集中学习30次、专题研讨10余次,通过视频学习、红色基地参观、理论测试等方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覆盖各族干部职工900余人次;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为载体,主要领导以“铸牢”为主题讲党课,干部职工谈体会,形成“领导带头讲、干部群众齐参与”的良好学习氛围。
强化政策宣传,增进群众认同。充分利用大队文化墙、党员活动室等阵地,结合“民族团结一家亲”走访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向服务对象传递党的民族政策与应急知识。截至目前,在预防性安全检查、矿井反风演习等服务中,同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6轮次,覆盖企业各族员工200余人次;以辅助救护队员培训为契机,开设专项课程,培训各族学员100余人次。
融入日常教育,培育青年力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入职培训、岗位练兵全过程。通过“老党员讲传统”“师带徒、励精兵”等传帮带活动,组织青年队员学习昌吉州“六类十佳”共产党员先进典型事迹;安排青年党员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图片展”“参观昌吉博物馆”等活动,注重以文化人,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大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党建与应急救援主责主业深度融合。
创新组织设置,延伸工作触角。锚定中央赋予新疆的“五大战略定位”,结合应急救援“军事化管理、战斗化运作”特点,推行“党小组建在救援一线”模式,以救援作战小队为单元设立党小组,实行党小组组长、作战小队队长、政治指导员“一肩挑”的“三合一”运行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业务训练贯穿救援全过程。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个党小组,实现党组织对救援队伍的全覆盖。同时,倾力打造党员活动室、救援装备形象台、民族团结荣誉墙等具有行业特色的文化阵地,通过展示救援成果、民族团结模范事迹,营造“比学赶超、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推动党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同频共振。
深化共建活动,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与州应急管理局机关党委、自治区应急救援基地、中国石油昌吉销售公司、帮扶村呼图壁县石梯子乡霍斯托别村党支部等党组织联动,开展主题党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谊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共建活动4次,在共学共建中增进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组织党员到居住地社区认领“微心愿”27个,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卫生创城等志愿服务10余次,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优势。
选树先进典型,激发奋进动力。建立“日常考核+专项评比+群众评议”的先进选树机制,结合应急救援、民族团结工作实绩,评选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科室”4个、“示范家庭”5个、“示范岗”20个,充分体现各民族平等参与、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同时,总结提炼大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持续擦亮“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金字招牌,通过内部宣讲、外部宣传等方式,完成州委统战部组织的“千名书记话铸牢”视频推送活动,讲好大队各族救援队员“并肩作战、共护平安”的故事,激发全体人员干事创业热情,营造“人人讲团结、处处显团结”的工作氛围。
强化帮扶实效,厚植民生情怀。始终把“为民办实事”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落脚点。一方面做好企业服务,截至目前,完成74矿次预防性安全检查、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93条,进行7矿次密闭启封工作,解封巷道1571米,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做好乡村帮扶工作。主要领导亲赴帮扶村呼图壁县石梯子乡霍斯托别村开展蹲点调研4次,投入资金10万元,为该村完成自来水地下管道网阀门更换安装、完成管道井维修、修筑夏季草场涝坝5座、修建夏季牧道、打造村中医理疗室等多件实事,慰问困难群众40余户;用“真金白银”的投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
应急救援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场所。大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抢险救灾、安全保障中践行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闻令而动,在抢险救灾中凝聚合力。面对突发灾害事故,大队指战员不分民族、不分岗位,始终冲锋在前。在救援中,为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原因,提供了科学数据。开展全州地震灾害救援3次,队员积极配合,第一时间赶赴震中摸排,并为指挥部传递实时画面,最终圆满完成任务。让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力量,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根基。
精益求精,在专业训练中提升能力。围绕“一专多能、双轮驱动”定位,设难训练条件、设险训练场景、设严训练标准,截至目前,共开展军事化队列训练144队次、医疗急救108次、高温浓烟模拟训练3次,组织理论及体能考核9次,通过自治区标准化达标验收,保持国家矿山救护队一级标准。队员相互帮助提高野外救援技能,形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在2025年“工会杯”昌吉州第二届煤炭行业职工技能暨安全生产竞赛中,参赛队员团结拼搏、奋勇争先,其中1人荣获矿山救护工种二等奖、1人荣获三等奖、1人荣获优胜奖;在自治区总工会主办的全疆“工会杯”职业技能竞赛矿山救护工项目竞赛中斩获团体一等奖,同时包揽个人奖项第一名、第二名、第四名的优异成绩。通过比赛,展现了各族队员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民族团结的精神风貌。大队联合消防、林业、地震等部门,组织抗震救灾、林草灭火等跨领域协同演练和实战演训3次,提升队员应对复合型灾害的能力。
主动服务,在为民惠企中传递温情。秉持“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搞服务”的理念,深化“党建+为企服务”模式。2025年举办专兼职矿山救护队员培训班15期,培训618人,课程设置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通过“案例教学+实操演练”,既提升学员救援技能,又增进各族群众的相互认同;在服务煤矿企业过程中,手把手传授仪器操作方法、隐患排查方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全年协助企业完成矿井反风演习2次,用优质服务赢得企业的衷心认可,推动企业形成“凝心聚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对照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大队坚持问题导向、制度先行,以健全机制、整改提升推动工作提质增效,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成果。
健全工作机制,压实责任链条。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指定1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落实,将该项工作纳入大队年度工作要点和领导班子“四张清单”,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和验收标准。同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表现纳入干部平时考核、绩效考核体系,与提拔任用、晋职晋级、表彰奖励等直接挂钩,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深化作风建设,筑牢廉洁防线。严格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扎实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专题研讨17次68人次,开展纪律教育知识测试57人次,建立干部廉政档案。组织各族党员干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零容忍》等警示教育片,紧盯公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主动排查工作风险点并规范管理行为,将公务用车管理、差旅费报销、工程项目建设、预防性安全检查、安全技术服务等存在风险点全部纳入防控重点,对6类风险制定防控措施18条。从源头上防范“微腐败”,以优良作风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昌吉州矿山救护大队将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既要在应急救援一线续写“民族团结保平安”的新篇章,又要在为民服务中搭建“民族交融促和谐”的连心桥,团结带领全体指战员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抓实应急救援主业,为建设美丽新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