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昌吉州自然资源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灵魂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通过扎实有效的自然资源管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奋进共识
昌吉州自然资源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体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该局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纳入党组理论学习重要范畴,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融入日常学习内容,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作为重点学习材料,通过系统化、多层次的学习教育,不断深化全体党员干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内涵的理解,凝聚起推动自然资源事业发展的思想共识和强大合力。
科学规划引领,优化发展格局
国土空间规划是引领地区发展的关键支撑。昌吉州自然资源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紧扣各族群众聚居特点与发展需求,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规划理念。在城镇规划中,着力合理布局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让各族群众能够便捷享受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在村庄规划方面,既注重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落与文化符号,又科学融入产业发展规划,助力乡村经济全面振兴。今年以来,该局已完成48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查,组织专家对51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二轮技术审查,目前已进入报审阶段;同时指导各县(市)按需推进202个村庄规划编制,其中84个经过县(市)组织专家审查,35个村完善成果待审批,通过精准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根基。
聚焦民生福祉,增进民族团结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民生为大。在推进自然资源事业发展进程中,昌吉州自然资源局始终践行这一重要理念,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核心,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全州严守粮食生产“命根子”,耕地保有量达950.45万亩,超国家指标27.81万亩;基本农田767.17万亩,超国家指标0.19万亩,以丰足粮田保障各族群众粮食供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优先保障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工程用地需求,建立“重点企业用地保障清单”,对高新技术产业、重大民生项目实行党员“专人对接、全程跟踪”服务。今年已完成了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S101岔口农村公路(县道X156)、奇台县S240线至X166线连接线项目两条道路建设用地报批。80个州级重点项目中,26个新建项目中有19个已完成用地审批,其他7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扎实推进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用心用情为各族群众办实事。经全面摸排,共梳理出问题小区46个,涉及1.76万户居民。截至7月,已成功解决10100户居民的问题。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利益,引入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30个勘查项目全部施工,年内投入5.65亿元。挂牌出让矿业权23宗,成交18宗,获益3.86亿元,办理探转采4件,新增2210万元,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凝聚民族团结力量。
党员示范引领,彰显担当作为
党员干部队伍是推动工作的关键力量。昌吉州自然资源局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攻坚服务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展现担当。在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中,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技术难题,党员干部冲在前、干在先,深入一线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完成2024年度28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变更核查,确认修复面积95.75公顷;在自然资源管理的矛盾纠纷处理中,党员干部耐心倾听各族群众诉求,依法依规解决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今年已办理各族群众来信来访各类事项31件,办结率94%。通过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带动全体干部职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践行使命担当。
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昌吉州自然资源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全过程,在保障发展中促进民族团结,在资源保护中增进民生福祉,在规划引领中优化发展空间,在队伍建设中凝聚奋进力量,为昌吉州的社会稳定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自然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