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烈荣光闪耀庭州大地
发布时间:2025.09.30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昌吉州烈士褒扬纪念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刘茜  通讯员 张笑蕾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昌吉这片热土上,英烈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着新时代的奋进征程。每年9月30日的烈士纪念日,以国之名进行褒扬,这既是对英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英烈精神的接续传承。

  近年来,昌吉州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以守正创新之姿,深耕烈士褒扬工作,通过强设施、祭英烈、暖烈属、传精神四大工程,让“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信念,如种子般播撒在庭州大地,生根发芽、蔚然成林。

  修缮提质:

  筑牢红色纪念阵地

  缓步踏入占地253亩的奇台烈士陵园,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朝阳下闪耀着金色光芒,“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如淬火的钢印,深深镌刻在每一位来访者心中。这座始建于1963年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长眠着118位烈士。经过系统修缮改造,陵园内的青松翠柏愈发葱茏,烈士墓区庄严肃穆,已成为昌吉州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阵地,并被批准为自治区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昌吉州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对奇台、昌吉、吉木萨尔3处烈士陵园及8座零散烈士墓进行全面修缮与提质改造,完成15座零散烈士墓迁移工作。通过不动产确权登记、保护范围划定等举措,实现烈士纪念设施规范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将其打造成传承英烈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的红色教育主阵地,让每一处纪念设施都成为鲜活的历史教科书。如今,这些修缮一新的红色地标,正以其庄重姿态,默默讲述英雄故事,吸引各地群众前来瞻仰。

  礼祭英烈:

  厚植缅怀追思氛围

  红色九月,昌吉烈士陵园松涛阵阵,《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声嘹亮回荡。少先队员们佩戴鲜艳的红领巾,手持洁白的菊花,在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宣誓;退役军人代表身着戎装,向英烈敬献花篮;各族干部群众神情凝重,轻轻献上寄托哀思的鲜花……这已成为每年烈士纪念日昌吉州动人的场景。

  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清明、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昌吉州积极引导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通过线上献花、线下祭扫、开展党团队日活动、重温入党入团入伍誓词、擦拭烈士墓碑等多种形式,向英烈致敬。自2014年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以来,每年此日,昌吉州党政领导与各族各界干部群众代表齐聚昌吉烈士陵园,共同祭奠英烈,以誓言与鲜花表达继承初心的坚定承诺。

  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昌吉州不断丰富祭奠形式,融入展演、非遗体验、志愿服务等内容。在朗诵、情景剧、合唱中,民心与英魂共鸣;在书画、非遗、春日打卡中,清明传统与红色基因相互交融,引导青少年在互动中触摸历史,接受英烈精神的洗礼。

  “我为烈士墓碑描红”活动让孩子读懂“不朽”,“我替烈士看家人”实现思念的双向奔赴,红色故事情景剧则生动再现革命初心,赓续红色血脉。2025年,全州开展现场祭英烈活动750余场,3.3万人参与,网上祭扫达4.1万人次,各类祭奠活动覆盖超10万人次。

  温情守护:

  提升烈属尊崇感获得感

  “五叔,我们来看您了。”2025年5月,82岁的常书桂从山西太原跨越山河,来到奇台烈士陵园,长跪于常银春烈士墓前。

  这场跨越七十多年的“重逢”,正是昌吉州“为烈士寻亲”工作的生动缩影。在寻亲工作中,昌吉州构建起以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为主导,公安、档案、文物等部门配合的协作机制,依托“为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线索,通过跨省联动、信息比对、资源共享,推进寻亲工作常态化,助力烈士魂归故里,慰藉后人哀思。近年来,奇台县为64位烈士发布寻亲信息,已有21名烈士成功与亲人“团聚”。

  “照顾好英雄的亲人,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昌吉州以精准、常态、立体的举措,用心用情用力关爱烈士遗属。通过精细化建档立卡、常态化帮扶关爱等工作,为全州64户173名烈属建立“一人一档”,聚焦“吃、穿、住、行、医”等方面,积极落实各项优待措施及社会保障政策。自2023年起,昌吉州设立烈士遗属关爱专项帮扶资金,共投入90余万元,实现烈属走访关爱全覆盖,切实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提升烈属的荣誉感与获得感。

  薪火相传:

  让英烈精神照亮时代

  8月12日,昌吉军分区礼堂座无虚席。由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福建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昌吉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开展的“烈士亲友讲烈士故事”宣讲活动在此举行,近300名部队官兵、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军休干部、退役军人及社区干部共同聆听了八闽英烈的感人事迹。

  金秋九月,由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与昌吉州共同组织的英烈事迹巡回宣讲队,走进机关、社区、乡村、军营、校园、企业,让英烈故事如星火燎原,点亮各族群众的信仰之灯,为新时代新疆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昌吉州持续深化红色文化传承,加大红色资源“抢救性”挖掘力度,为72位抗美援朝老兵拍摄影像资料并举办肖像展,录制12部参战老兵口述历史视频在官方媒体展播,将《半块馕饼的故事》编排为舞台剧展演……

  昌吉州英烈讲解员在自治区“山河映忠魂”英烈讲解员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红色蒲公英宣讲队”挖掘整理红色故事120个,开展宣讲活动200余场次。2019年以来,全州开展红色文化宣讲520余次,覆盖14万余人。红色九月、“开学第一课”、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政微课、国防教育等品牌活动,让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深入人心。

  英魂不朽,精神永恒。在这片被英烈精神点亮的土地上,昌吉儿女正以奋斗之姿,续写着无愧于英烈的时代答卷。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让英烈荣光闪耀庭州大地
发布日期: 2025-09-30 10:09:47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昌吉州烈士褒扬纪念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刘茜  通讯员 张笑蕾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昌吉这片热土上,英烈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着新时代的奋进征程。每年9月30日的烈士纪念日,以国之名进行褒扬,这既是对英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英烈精神的接续传承。

  近年来,昌吉州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以守正创新之姿,深耕烈士褒扬工作,通过强设施、祭英烈、暖烈属、传精神四大工程,让“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关爱烈属”的信念,如种子般播撒在庭州大地,生根发芽、蔚然成林。

  修缮提质:

  筑牢红色纪念阵地

  缓步踏入占地253亩的奇台烈士陵园,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在朝阳下闪耀着金色光芒,“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如淬火的钢印,深深镌刻在每一位来访者心中。这座始建于1963年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长眠着118位烈士。经过系统修缮改造,陵园内的青松翠柏愈发葱茏,烈士墓区庄严肃穆,已成为昌吉州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阵地,并被批准为自治区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昌吉州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对奇台、昌吉、吉木萨尔3处烈士陵园及8座零散烈士墓进行全面修缮与提质改造,完成15座零散烈士墓迁移工作。通过不动产确权登记、保护范围划定等举措,实现烈士纪念设施规范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将其打造成传承英烈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的红色教育主阵地,让每一处纪念设施都成为鲜活的历史教科书。如今,这些修缮一新的红色地标,正以其庄重姿态,默默讲述英雄故事,吸引各地群众前来瞻仰。

  礼祭英烈:

  厚植缅怀追思氛围

  红色九月,昌吉烈士陵园松涛阵阵,《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声嘹亮回荡。少先队员们佩戴鲜艳的红领巾,手持洁白的菊花,在烈士纪念碑前庄严宣誓;退役军人代表身着戎装,向英烈敬献花篮;各族干部群众神情凝重,轻轻献上寄托哀思的鲜花……这已成为每年烈士纪念日昌吉州动人的场景。

  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清明、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昌吉州积极引导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通过线上献花、线下祭扫、开展党团队日活动、重温入党入团入伍誓词、擦拭烈士墓碑等多种形式,向英烈致敬。自2014年国家设立烈士纪念日以来,每年此日,昌吉州党政领导与各族各界干部群众代表齐聚昌吉烈士陵园,共同祭奠英烈,以誓言与鲜花表达继承初心的坚定承诺。

  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昌吉州不断丰富祭奠形式,融入展演、非遗体验、志愿服务等内容。在朗诵、情景剧、合唱中,民心与英魂共鸣;在书画、非遗、春日打卡中,清明传统与红色基因相互交融,引导青少年在互动中触摸历史,接受英烈精神的洗礼。

  “我为烈士墓碑描红”活动让孩子读懂“不朽”,“我替烈士看家人”实现思念的双向奔赴,红色故事情景剧则生动再现革命初心,赓续红色血脉。2025年,全州开展现场祭英烈活动750余场,3.3万人参与,网上祭扫达4.1万人次,各类祭奠活动覆盖超10万人次。

  温情守护:

  提升烈属尊崇感获得感

  “五叔,我们来看您了。”2025年5月,82岁的常书桂从山西太原跨越山河,来到奇台烈士陵园,长跪于常银春烈士墓前。

  这场跨越七十多年的“重逢”,正是昌吉州“为烈士寻亲”工作的生动缩影。在寻亲工作中,昌吉州构建起以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为主导,公安、档案、文物等部门配合的协作机制,依托“为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线索,通过跨省联动、信息比对、资源共享,推进寻亲工作常态化,助力烈士魂归故里,慰藉后人哀思。近年来,奇台县为64位烈士发布寻亲信息,已有21名烈士成功与亲人“团聚”。

  “照顾好英雄的亲人,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昌吉州以精准、常态、立体的举措,用心用情用力关爱烈士遗属。通过精细化建档立卡、常态化帮扶关爱等工作,为全州64户173名烈属建立“一人一档”,聚焦“吃、穿、住、行、医”等方面,积极落实各项优待措施及社会保障政策。自2023年起,昌吉州设立烈士遗属关爱专项帮扶资金,共投入90余万元,实现烈属走访关爱全覆盖,切实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提升烈属的荣誉感与获得感。

  薪火相传:

  让英烈精神照亮时代

  8月12日,昌吉军分区礼堂座无虚席。由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福建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昌吉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开展的“烈士亲友讲烈士故事”宣讲活动在此举行,近300名部队官兵、消防救援人员、公安民警、军休干部、退役军人及社区干部共同聆听了八闽英烈的感人事迹。

  金秋九月,由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与昌吉州共同组织的英烈事迹巡回宣讲队,走进机关、社区、乡村、军营、校园、企业,让英烈故事如星火燎原,点亮各族群众的信仰之灯,为新时代新疆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昌吉州持续深化红色文化传承,加大红色资源“抢救性”挖掘力度,为72位抗美援朝老兵拍摄影像资料并举办肖像展,录制12部参战老兵口述历史视频在官方媒体展播,将《半块馕饼的故事》编排为舞台剧展演……

  昌吉州英烈讲解员在自治区“山河映忠魂”英烈讲解员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红色蒲公英宣讲队”挖掘整理红色故事120个,开展宣讲活动200余场次。2019年以来,全州开展红色文化宣讲520余次,覆盖14万余人。红色九月、“开学第一课”、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政微课、国防教育等品牌活动,让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的故事深入人心。

  英魂不朽,精神永恒。在这片被英烈精神点亮的土地上,昌吉儿女正以奋斗之姿,续写着无愧于英烈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