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 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发布时间:2025.09.10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昌吉州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发言摘登

2025年8月27日下午,昌吉州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期间召开了列席代表座谈会,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建新出席会议并与列席会议代表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其军主持会议。宋晓强、热阿依木·胡达西、王立勇、玉孜曼、哈那提·哈布赛买提、罕佐合热·玉苏普、来宏、闫丽、巴哈古力·热依木、姜建昌10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围绕“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主题作了发言。

  宋晓强代表:乡镇应急管理机构覆盖率不足,应急队伍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应急管理“防”和“救”责任链条不紧密,部门间推诿扯皮,专业救援力量欠缺,社会力量参与渠道不畅,公众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建议:一是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设立专门机构,明确乡镇(街道)、村(社区)职责,并赋予乡镇一定综合管理权和应急处置权。二是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建立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机制,实行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切实加强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同时,建立应急协调联动机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培训演练。三是加强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建设,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办法,建立专业培训体系,普及公众应急知识。

  热阿依木·胡达西代表建议:一是配强专业骨干,出台政策明确乡镇应急办专职人员配备标准和准入条件,保障编制和岗位稳定性;建强村级“前哨站”,为行政村配备基础应急救援装备包;推动救援力量技术下沉,建立州、县专业救援力量与基层联训联演机制和轮训机制。二是设立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应急物资储备、专业装备配备、避难场所建设;提升应急通信韧性,为乡镇和偏远行政村配备卫星电话等专用通信设备。三是推动专业救援队伍与农牧业乡镇结对,帮助修订应急预案;用好应急广播系统,循环播报预警信息和避险知识。

  王立勇代表建议:一是推动编制资源下沉,在乡镇单设或增配应急管理专职岗位;创新村级队伍建设模式,建立“民兵+网格员+志愿者”复合型队伍,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和保险;强化常态化实战实训,每年至少组织2次综合演练。二是明确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属地职责清单。构建风险动态管控机制,将网格化管理与应急风险排查有机融合。三是设立基层应急能力提升专项资金,补齐装备物资短板,支持村级微型消防站、物资储备点建设;规范避难场所建设与管理,健全应急广播系统。四是完善预警响应联动机制,建立县级部门直达乡镇的预警“叫应”机制。

  玉孜曼代表建议:一是发挥专业宣讲力量,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防震防汛知识宣讲,并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科普内容。二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健全震情、汛情研判机制,常态化开展风险研判。三是科学谋划项目,将小区抗震加固、雨量站、水文站建设及物资采购、应急避难场所完善等项目纳入规划,争取资金。四是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协同作战和应急反应能力。五是落实预警响应闭环机制,强化“县—乡—村—户”“叫应”链条,及时转发预警信息。

  哈那提·哈布赛买提代表:基层应急队伍相对薄弱,缺乏专业培训和演练;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种类不全、数量不足,管理不规范;基础设施薄弱,偏远牧区、山区交通不便;群众防灾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较弱。

  建议:一是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通过邀请专业人员授课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培训和演练力度。二是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科学规划储备物资种类和数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共享机制。三是健全协调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定期开展联合演练,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处置体系。四是健全应急预警机制,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利用多种方式传递预警信息。

  罕佐合热·玉苏普代表:基层应急队伍专业人才短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且缺乏系统培训;资金投入不足,装备落后,先进设备难以购置;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能力有待提高,信息传递延迟,排查不彻底;应急处置协同性不足,部门职责不清,联动机制不优。

  建议:一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公开招聘专业人才,加强培训,鼓励考取职业资格,设立奖补机制。二是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三是增强应急处置协同能力,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

  来宏代表:部分城市道路年久失修,供水系统抗风险弱,排水系统存在短板,遇强降雨易内涝,且应急取水能力不足;供热系统部分管网老化,极端天气保障压力大。

  建议:一是加强路网建设,改造扩建城区道路,并将老旧小区周边巷道纳入改造提升计划,同步推进无障碍设施和服务设施。二是建设地下水水厂作为应急水厂,提升供水安全。三是实行雨污分离,建设雨水管网;更换大口径排水管网,优先升级易涝点、低洼区管网。四是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合理整合供热面积。

  闫丽代表建议:一是科学划分洪水风险区划,划定防洪保护区参数,制定风险应急预案,扎实开展群测群防。二是完善水文监测站网体系,积极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完善各类监测站建设。三是持续提高河道泄洪能力,提升重点河段防洪能力;加快枢纽工程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强行洪空间管理,划定和管理行洪空间,利用技术手段强化监督,完善洪水影响评价制度。五是持续优化水库防洪调度管理,研究极端情况下的调度措施,定期编制调度运用报告。六是着力补强水利设施功能管理,深化安全评价,消除工程隐患。

  巴哈古力·热依木代表:基层应急队伍专业能力不足,多为兼职,缺乏培训和经验;应急物资储备种类不全、数量不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能力不足,预警信息传递有瓶颈,群众响应能力不足。

  建议:一是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组建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同时加大培训力度。二是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储备库建设,定期开展物资清点和设施维护。三是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姜建昌代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职责划分不清,指挥体系不畅;应急救援力量薄弱,专业素质不高,社会力量参与度低;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不足,储备单一、布局不合理;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不强,且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不畅。

  建议:一是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组织体系。二是加强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建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三是提升基层应急物资保障水平,加强储备库建设,合理规划储备品种和规模。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 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发布日期: 2025-09-10 10:16:23 来源:昌吉日报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昌吉州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发言摘登

2025年8月27日下午,昌吉州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期间召开了列席代表座谈会,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建新出席会议并与列席会议代表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其军主持会议。宋晓强、热阿依木·胡达西、王立勇、玉孜曼、哈那提·哈布赛买提、罕佐合热·玉苏普、来宏、闫丽、巴哈古力·热依木、姜建昌10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围绕“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主题作了发言。

  宋晓强代表:乡镇应急管理机构覆盖率不足,应急队伍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应急管理“防”和“救”责任链条不紧密,部门间推诿扯皮,专业救援力量欠缺,社会力量参与渠道不畅,公众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建议:一是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设立专门机构,明确乡镇(街道)、村(社区)职责,并赋予乡镇一定综合管理权和应急处置权。二是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建立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机制,实行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切实加强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同时,建立应急协调联动机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培训演练。三是加强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建设,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办法,建立专业培训体系,普及公众应急知识。

  热阿依木·胡达西代表建议:一是配强专业骨干,出台政策明确乡镇应急办专职人员配备标准和准入条件,保障编制和岗位稳定性;建强村级“前哨站”,为行政村配备基础应急救援装备包;推动救援力量技术下沉,建立州、县专业救援力量与基层联训联演机制和轮训机制。二是设立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应急物资储备、专业装备配备、避难场所建设;提升应急通信韧性,为乡镇和偏远行政村配备卫星电话等专用通信设备。三是推动专业救援队伍与农牧业乡镇结对,帮助修订应急预案;用好应急广播系统,循环播报预警信息和避险知识。

  王立勇代表建议:一是推动编制资源下沉,在乡镇单设或增配应急管理专职岗位;创新村级队伍建设模式,建立“民兵+网格员+志愿者”复合型队伍,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和保险;强化常态化实战实训,每年至少组织2次综合演练。二是明确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属地职责清单。构建风险动态管控机制,将网格化管理与应急风险排查有机融合。三是设立基层应急能力提升专项资金,补齐装备物资短板,支持村级微型消防站、物资储备点建设;规范避难场所建设与管理,健全应急广播系统。四是完善预警响应联动机制,建立县级部门直达乡镇的预警“叫应”机制。

  玉孜曼代表建议:一是发挥专业宣讲力量,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防震防汛知识宣讲,并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科普内容。二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健全震情、汛情研判机制,常态化开展风险研判。三是科学谋划项目,将小区抗震加固、雨量站、水文站建设及物资采购、应急避难场所完善等项目纳入规划,争取资金。四是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协同作战和应急反应能力。五是落实预警响应闭环机制,强化“县—乡—村—户”“叫应”链条,及时转发预警信息。

  哈那提·哈布赛买提代表:基层应急队伍相对薄弱,缺乏专业培训和演练;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种类不全、数量不足,管理不规范;基础设施薄弱,偏远牧区、山区交通不便;群众防灾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较弱。

  建议:一是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通过邀请专业人员授课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培训和演练力度。二是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科学规划储备物资种类和数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共享机制。三是健全协调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定期开展联合演练,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处置体系。四是健全应急预警机制,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利用多种方式传递预警信息。

  罕佐合热·玉苏普代表:基层应急队伍专业人才短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且缺乏系统培训;资金投入不足,装备落后,先进设备难以购置;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能力有待提高,信息传递延迟,排查不彻底;应急处置协同性不足,部门职责不清,联动机制不优。

  建议:一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公开招聘专业人才,加强培训,鼓励考取职业资格,设立奖补机制。二是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三是增强应急处置协同能力,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

  来宏代表:部分城市道路年久失修,供水系统抗风险弱,排水系统存在短板,遇强降雨易内涝,且应急取水能力不足;供热系统部分管网老化,极端天气保障压力大。

  建议:一是加强路网建设,改造扩建城区道路,并将老旧小区周边巷道纳入改造提升计划,同步推进无障碍设施和服务设施。二是建设地下水水厂作为应急水厂,提升供水安全。三是实行雨污分离,建设雨水管网;更换大口径排水管网,优先升级易涝点、低洼区管网。四是加快供热管网建设,合理整合供热面积。

  闫丽代表建议:一是科学划分洪水风险区划,划定防洪保护区参数,制定风险应急预案,扎实开展群测群防。二是完善水文监测站网体系,积极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完善各类监测站建设。三是持续提高河道泄洪能力,提升重点河段防洪能力;加快枢纽工程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强行洪空间管理,划定和管理行洪空间,利用技术手段强化监督,完善洪水影响评价制度。五是持续优化水库防洪调度管理,研究极端情况下的调度措施,定期编制调度运用报告。六是着力补强水利设施功能管理,深化安全评价,消除工程隐患。

  巴哈古力·热依木代表:基层应急队伍专业能力不足,多为兼职,缺乏培训和经验;应急物资储备种类不全、数量不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能力不足,预警信息传递有瓶颈,群众响应能力不足。

  建议:一是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组建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同时加大培训力度。二是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储备库建设,定期开展物资清点和设施维护。三是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姜建昌代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职责划分不清,指挥体系不畅;应急救援力量薄弱,专业素质不高,社会力量参与度低;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不足,储备单一、布局不合理;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不强,且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不畅。

  建议:一是完善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组织体系。二是加强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建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三是提升基层应急物资保障水平,加强储备库建设,合理规划储备品种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