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付小芳 通讯员 赵璐琦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幸福。近年来,昌吉州社会保险中心(以下简称昌吉州社保中心)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标准化、信息化、便利化为着力点,持续深化社保经办服务改革。在全国及全疆范围内,昌吉州率先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逐步构建起“州内通办——兵地通办——全疆通办——跨省通办”的社保服务新格局,成为了全疆社保经办服务的“示范窗口”。
标准筑基,打造社保服务“昌吉样本”
2014年,昌吉州社会保险管理局(2023年6月13日更名为昌吉州社会保险中心)作为全国社保系统首个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试点单位,发布了126项部门标准、23项地方标准,并参与制定3项国家标准,建立了涵盖通用基础、服务保障、服务提供等各环节的标准化体系。与此同时,还通过优化办理流程、精简证明材料、压缩办理时限等一系列措施,持续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实现了全州社保服务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办结时限“四统一”,为全疆社保服务标准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昌吉样本”。
2016年,昌吉州在全疆社保系统中率先推行“综合柜员制”改革,打破了以往按险种、按权限、分窗口、分环节受理的传统模式,建立起“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核、结果统一反馈”的全新服务模式。
2023年,自治区社会保险中心以昌吉州社保服务事项标准化成果和“综合柜员制”模式为蓝本,形成了全区统一的社保服务事项目录及要素标准,推动全疆社保业务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为跨区域通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昌吉州充分利用乡镇(街道)、村(社区)、商业银行网点众多、群众覆盖面广等优势,着力打造“综合柜员制+”升级版,将“综合柜员制”延伸至乡镇和社区,推进社保高频业务下沉,满足群众“就近办”“多点办”的服务需求,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社保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州82个乡镇(街道)、622个村(社区)和150个合作银行网点,实现了全州社保经办力量同频共振、互助共赢。
“通办”体系三级跳,让群众告别“折返跑”
近年来,昌吉州以社保服务事项“通办”为目标,逐步打破地域壁垒,构建起多层次的跨区域服务网络体系。随着各类体系的不断完善,昌吉州社保服务的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如今,昌吉州的社保工作已稳居全疆领先地位,成为新疆社保改革的“探路者”和“排头兵”。
近日,昌吉市民在昌吉政务服务中心社保综合服务区办理相关业务。实习记者张佳煜 摄
2021年,昌吉州在全疆率先推行社保服务事项“州市通办”。昌吉州社会保险管理局作为首个进驻政务中心的州直部门,将州、市社保窗口人员混合编组,为群众提供联合服务,真正实现了“一次办结”“一窗通办”的“放管服”改革目标。
2024年,昌吉州被确定为自治区首批“区域内通办”试点地区,通过筑牢服务清单、流程再造、系统升级“三大根基”,创新构建形成了“就近受理申请、系统智能派件、参保地分类审核、结果统一查询”的办理模式,51项社保服务事项实现“州内通办”,乡镇、社区、银行网点也变身社保服务站,1.5万笔业务告别“跨城跑”。
结合昌吉州实际情况,昌吉州社保中心还率先提出“兵地社保融合发展”的改革思路,积极探索深化兵地合作新模式,先后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签署了《兵地社会保险工作合作协议书》,构建“服务共享、数据共享、资源共享、平台共享、队伍共享”五大共享机制,实现社保业务“一网通办、一网共享、一网协查、一网共治”,从而实现双向赋能、共赢发展。目前,已在全疆率先实现30项社保服务线上线下“兵地通办”。
五家渠市退休职工赵先生退休后长期居住在昌吉市。不久前,他在昌吉市的一家建设银行社保卡制卡窗口,仅凭身份证就完成了社保卡补办。“回兵团办社保卡至少要用两天时间,我现在利用午休时间就能在昌吉市办妥,真是太方便了!”赵先生高兴地说。
为推动兵地融合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拓宽社保业务“通办”的广度和深度,今年3月,昌吉州在全疆创新推出了社保卡“兵地双向办理”服务,打通系统壁垒实现跨区域即时制卡。针对地方社保卡与兵团社保卡在系统参数、制卡流程上的差异,昌吉州社保中心积极协调制卡机厂家完成系统升级,优化数据对接,昌吉州与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两地参保群众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网点,就可办理第三代社保卡申领及补换、挂失、注销等12项业务,覆盖两地27家制卡网点,解决了兵地群众办社保卡“多地跑”“折返跑”的堵点难点问题。
与此同时,作为自治区“粤新社保通”试点地区,昌吉州社保“朋友圈”持续扩容,与广州市、珠海市、深圳市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多项社保业务“跨省通办”。此外,昌吉州还与甘肃省武威市社保中心签订“武威·昌吉社保通”协议,实现12项高频社保业务异地办理,为跨区域务工人员提供便利;与塔城地区、喀什地区实现55项社保服务事项“跨区通办”。今年7月5日起,昌吉州“全疆通办”服务模式在全疆全面推广。
数字赋能,让社保服务更智能、便捷
“以前查养老缴费记录要回县城,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搞定!”近日,奇台县居民刘先生来到昌吉州社保中心档案管理科,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很快就查到了他的社保缴费记录,对此他感到非常满意。
为有效解决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的难题,近年来,昌吉州大力推进社保数字化转型,昌吉州社保经办服务的重点也逐步从“线下”转向“线上”,并依托电子社保卡、新疆人社公共服务平台、新疆智慧人社APP等线上服务渠道,大力推广网上办、掌上办等“不见面”服务,有效破解了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的难题,让服务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此外,昌吉州社保中心还通过“昌吉社保”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不间断地宣传“不见面”服务,目前粉丝量已超30万。随着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群众对“不见面”服务的熟悉和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线上办理率达85%以上。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为进一步提升社保服务效能,切实解决群众跨区域查询社保业务档案“多地跑”“折返跑”的难题,近年来,昌吉州社保中心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目标,扎实推进社保业务档案全州通查体系建设,对全州社保业务纸质档案历史数据进行数字化加工。截至目前,共归集4623卷档案、45.5万条数据,建立了标准化电子档案数据库,实现了社保业务档案“全州通查、州域共享”。
从上线“吉小保”AI客服为群众答疑解惑,到开发昌吉州社保电子地图为群众提供一键导航服务;从抖音直播吸引数十万人次观看,到线上办理率持续飙升——昌吉州以数字化重塑服务生态,让“15分钟社保服务圈”触手可及。
多年来,昌吉州社保中心坚持以标准化为基础,以数字化为支撑,层层打通区域行政壁垒,构建起“州内通办——兵地通办——全疆通办——跨省通办”服务体系,让“千里疆域半日办”从愿景变为现实,书写了全疆政务服务改革的生动范本。
昌吉州社保中心主任李娟表示,未来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跨省通办”“全疆通办”服务范围。同时,还将依托大数据赋能,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切实提高社保服务水平,确保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社保服务,为全疆社保事业的稳步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