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刘茜 通讯员 罗允含报道)8月25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昌吉州分行获悉:今年以来,该行在保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的同时,积极引导辖区金融机构聚焦“十大产业集群”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5年6月末,昌吉州“十大产业集群”贷款余额2281.46亿元,同比增加254.99亿元,增长12.58%。
从贷款投向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呈现“新兴产业引领、传统产业筑基”的鲜明特征。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双碳”目标,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其中,新型电力系统产业贷款余额815.23亿元,占比35.73%,居首位,同比增长37.56%;绿色矿业及加工产业贷款余额337.55亿元,占比14.80%;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40.35亿元,占比10.54%。
在助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面,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服务,传统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均实现正向增长。其中,绿色畜牧产品和优质果蔬产业贷款余额99.98亿元,占比4.38%,同比增长39.83%;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贷款余额155.22亿元,占比6.80%,同比增长31.75%;粮食和食品加工产业贷款余额210.66亿元,占比9.23%;油气生产加工产业贷款余额140.92亿元,占比6.12%;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贷款余额174.43亿元,占比7.65%;文化和旅游产业贷款余额89.29亿元,占比3.91%;现代物流产业贷款余额17.82亿元,占比0.78%。
企业维度上,大中型企业发挥“压舱石”稳健托底作用,小微企业则展现“新动能”快速成长势头。截至2025年6月末,“十大产业集群”贷款中,大中型企业贷款余额1370.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60.0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93.3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0.39%,合计同比增长25.39%,高于大中型企业贷款同比增速18.0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对产业链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住户贷款余额217.31亿元,占比9.52%。
所有制结构方面,信贷支持以国有控股企业为核心,民营主体活力持续增强,多元所有制主体共同受益。国有控股企业贷款余额1119.48亿元,占比49.07%;集体控股企业贷款余额12.34亿元,占比0.54%;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858.09亿元,占比37.61%。
贷款用途方面,固定资产贷款占据主导地位,体现出产业发展“重投入、强根基、谋转型”的明显特征。固定资产贷款余额1174.32亿元,占比51.47%;经营贷款余额359.53亿元,占比15.76%;其他用途贷款余额745.53亿元,占比32.68%。
融资成本方面,加权平均利率(以下简称利率)水平整体下降,呈现“整体下行、结构分化”特征,信贷资源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域倾斜。截至2025年6月末,“十大产业集群”贷款利率为3.49%,较2024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率最低,仅2.87%;油气生产加工、绿色矿业及加工、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集群贷款利率分别为3.4%、3.2%和3.09%,均低于“十大产业集群”贷款平均利率。传统产业利率为4.14%,虽高于新兴产业,但较上年同期下降0.95个百分点,成本压力进一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