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党委社会工作部
昌吉州党委社会工作部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结合“三新”领域特点,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三新”领域发展同频共振。
一、强化政治引领,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共识
该工作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三新”领域党组织党员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类培训、专题讲座、主题党日、线上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各类学习活动2300余场次,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五个认同”,深刻理解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鼓励“三新”领域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通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运动会”“庆祝昌吉州成立70周年文艺展演”等主题活动,让上万名企业员工在参与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深入基层一线帮助各族群众,阿同汗志愿服务协会、苏玉琴志愿服务工作站等一大批社会组织始终走在维护民族团结的第一线。鼓励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竞赛等活动,为各民族员工提供平等发展机会,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引导“三新”领域党组织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等活动,累计服务群众8万人次、投入帮扶资金2600余万元,促进“三新”领域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聚力党建赋能,激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建活力
该工作部着力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认真落实发展党员“火种计划”,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员发展的重要考量,逐步建立一支在维护民族团结上走在前、作表率的党员队伍。持续做好教育培训,组织54名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党建业务骨干赴浙江大学开展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积极承办自治区新任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课程内容,不断提升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思想认识水平。充分挖掘“三新”领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典型案例,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对少数民族优秀代表引导其加入党组织、推荐担任“两代表一委员”。深入开展“三新”领域党组织“三学三亮三比”争当先锋行动,倡导各民族员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企业生产一线、车间班组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1236个,引导党员主动关心联系少数民族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及时解决困难诉求。
三、优化服务机制,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势能
该工作部围绕新就业群体服务需求,研究制定昌吉州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工作指引,分类提出“六大场景”建设要点、服务内容,指导各县市开展“友好场景”建设,完善30个“红色驿站”、7个“司机之家”等阵地功能,推动解决新就业群体休息难、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营造关心和尊重新就业群体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获得感。全面推行党建引领“一起益企”接诉即办工作,建立“三新”领域党组织和党建工作指导员及时报单、园区和街道党(工)委收集办单、各级“两新”工委统筹派单、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销单工作机制,截至目前,累计收集新兴领域和各族职工困难诉求1580件,已办结1537件,办结率达97.28%。探索将新就业群体吸纳为基层治理观察员,组建9支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服务队,吸纳136名各民族快递员、外卖员担任“流动网格员”,大力开展“随手拍”活动,收集城市建设、市民不文明行为等各类问题200余件,不断推动“新兴力量”向“治理增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