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2025新疆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暨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活动现场,商家把馕做成花束。本报记者 巨海成摄
8月13日,夜晚的昌吉小吃街,游客大快朵颐。本报记者 何 龙摄
8月18日,昌吉小吃街,凉皮摊前的游客络绎不绝。本报记者 巨海成摄
8月19日,小朋友在街头买雪花凉。本报记者 何 龙摄
昌吉小吃街的九碗三行子色香味俱全。本报记者 何 龙摄
香喷喷的抓饭出锅了。本报记者 何 龙摄
本报记者 杜燕蓁
从晨曦到日暮,昌吉的美食在舌尖上翩然起舞。美食是仪式,更是生活最炽热的告白。色诱目,香勾魂,味缠心,方是昌吉这座城市对“好餐食”的完美诠释。
晨光刺破薄雾,馕坑已燃起第一缕炊烟。老街深处,打馕师傅将面饼利落地贴入馕坑,跃动的火苗瞬间点亮馕坑,麦香裹挟着芝麻的焦香在晨风中弥漫——这是昌吉苏醒的第一个信号。
中午时分,抓饭早已焖好,米粒吸饱了羊油,泛着琥珀色的光泽,黄萝卜碎如金屑般散落其间,葡萄干在热气中胀得晶莹饱满。老板掀开锅盖的刹那,蒸汽轰然升腾。他手腕轻抖,羊肉块颤巍巍地卧在饭山顶端,酥烂得用勺子轻碰就能散开。
暑气还未散尽,在摊子前买杯雪花凉,喝一口,冰絮刺透上颚,恰似戈壁遇绿洲的酣畅。
斜阳漫过树梢,凉皮摊主的刀工在案板上奏响清脆乐章。辣椒油的红、黄瓜丝的翠、面皮的白,在碗里铺成色彩明快的画。再配两个刚出锅的油糕,金黄脆皮下馅料滚烫,满嘴都是甜蜜味道。
夜色渐浓,烤炉迸溅星火,铁钎上的羊肉粒滋滋渗出油星。撒一把孜然,烟火气便混着晚风飘向街巷深处。
从清晨馕坑的火光到夜晚的烤肉,昌吉这座美食之城始终飘荡着香气。这些美食里藏着丝路商旅的往事、多民族交融的智慧,更有着寻常百姓对生活的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