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安涛 何龙 董丽娟
奇台县探索“文旅+”模式,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让文旅产业从“观景式”向“体验式”转变,逐步构建“乡村游、研学游、工业游、低空游”等多产互融的文旅融合产品体系,持续丰富旅游产品、打造文旅品牌。
暑假期间,奇台县江布拉克国家5A级景区凭借“生态资源+低空体验”的创新模式,成为全国游客竞相打卡的“避暑天堂”,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万亩麦田翻滚如浪、雪山松林交织成画,滑翔伞、直升机、热气球等低空项目让游客从空中俯瞰大美奇台,感受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
7月23日,游客乘坐江布拉克景区热气球饱览风景。通讯员安涛 摄
从“地面仰望”到“云端俯瞰”
“3、2、1——起飞!”随着滑翔伞教练的倒计时,体验的游客随滑翔伞平稳起飞,在海拔2800米的山间,从高空俯瞰天山麦海随山势起伏的壮阔景象。金色麦田、翠绿草甸、皑皑雪山瞬间在脚下铺展成一幅流动的画卷。空中,还会偶遇盘旋的老鹰,上演一场“空中互动”。
2024年,江布拉克景区引入直升机观光项目,推出3到15分钟“全景速览”航线,航程覆盖雪山、松林、麦田等全景,成为游客的“首选爆款”。直升机搭载游客升空,从空中俯瞰,雪山、森林、麦田、草甸的极致景观尽收眼底。
7月23日,游客乘坐江布拉克景区直升机从高空俯瞰天山麦海随山势起伏的壮阔景象。通讯员安涛 摄
当晨曦染红雪山,或晚霞为麦田披上金纱,热气球缓缓升起,成为江布拉克最浪漫的风景。游客手持相机或手机,在离地100米的空中,按下快门,见证草原与麦浪在光影中的色彩魔术,独享日出日落时分的浪漫。
据景区统计,滑翔伞、直升机、热气球3大低空项目,暑假期间日均接待游客超过350人次,有不少人专程为“空中打卡”而来。在这里,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融合,让绿水青山真正“飞”了起来。
生态基底“绘”画卷 自然馈赠成就文旅底色
生态禀赋是江布拉克景区旅游发展的核心优势。天山麦海随山势起伏,形成20万亩集中连片的“金色波浪”;原始云杉林与高山草甸交织,构成“松涛伴牛羊”的天然画卷;山花点缀其间,四季景致各异。
新疆江布拉克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虎正荣表示,景区坚持“保护性开发”,低空项目航线严格避开生态敏感区,所有设施采用环保材料,确保不破坏原貌。如滑翔伞起飞点设置在非核心麦田区,直升机采用低噪音机型,热气球固定升降点避免踩踏植被。让游客既能感受自然之美,又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
体验升级“悦”旅途 从“看风景”到“融风景”
江布拉克的创新不仅在于“空中视角”,更在于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景区推出“麦田摄影专线”“森林徒步探秘”等地面体验项目,与低空项目形成互补。“白天乘滑翔伞、直升机、热气球看全景,在麦田里拍写真,晚上住民宿看星空,这种立体体验让游客直呼太嗨了,美爆了!”
景区在服务功能上下功夫,为提升游客出行满意度,新增生态停车场、智慧导览系统,并改造提升旅游厕所、民宿等基础设施,让游客“玩得嗨”更“住得舒心”。
7月23日,来自阜康市的游客在江布拉克景区怪坡花海景点打卡拍照。通讯员安涛 摄
绿色发展“兴”产业 生态红利催生经济新业态
景区低空经济与生态旅游的融合,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转型。景区所在地半截沟镇江布拉克村、新户梁村和半截沟村3个村发展起42家特色民宿、29家农家乐,推出“生态旅游田园综合体”“淳朴乡情民宿区”“研学旅游”等体验项目。
半截沟村村民王翔在北京从事设计工作20余年,看准了家乡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就回乡创业。2019年,他带着自己设计的民宿图纸,投资400万元、花费近4年时间在自家老宅上建造了“早韶晚韶乡土艺宿”。2022年,这家民宿被评为昌吉州精品民宿和自治区级文化大院示范点。开业以来,游客入住率稳步上升,年收入达到65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疆江布拉克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虎正荣表示,“未来我们将打造‘天山生态旅游走廊’,联动天池、那拉提等景区,让更多人感受‘绿色新疆’的魅力。”江布拉克景区统筹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通过创新模式实现“双赢”。从低空经济的“瞰景革命”到生态基底的“自然赋能”,从体验升级的“深度参与”到绿色发展的“产业共兴”,最美的风景,永远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上,这里正书写着“两山”理念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