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州时评 | 从“沉睡宝藏”到“能源顶流”,新疆凭什么?
发布时间:2025.07.14 来源:丝路昌吉客户端 浏览次数:

陈秀梅

  天山脚下,风机叶片划破长空;戈壁滩上,光伏板列阵如海。

  这个7月,新疆的“能源速递”直接开了挂!

  从哈密到重庆,特高压银线穿云,投运还不到一个月,就送去10亿千瓦时电,“疆电入渝”让111万户山城居民实现“空调自由”;从准东到南阳,煤炭专列呼啸南下,“疆煤入豫”托住河南迎峰度夏的能源底气……

  谁能想到,新疆如今已成为全国能源圈最亮的“顶流”!这片占中国六分之一面积的土地,凭什么完成从“沉睡宝藏”到“能源顶流”的逆袭,成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凭借老天爷赏饭吃。新疆的“家底”有多厚?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40.6%;年均3000小时的日照与“追着风跑”的戈壁风场,孕育出1.12亿千瓦的新能源装机,风光资源开发潜力居全国前列,堪称“乌金与绿电的双重宝藏”。但过去,这些“宝藏”长期“沉睡”——“地处边陲、通道不畅”的困境,让新疆能源“困在西北”。

  凭借国家战略的破壁之力。把新疆的资源送出去,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能源通道。“疆电外送”“疆煤外运”的国家战略,打破了地域壁垒,让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全国的发展优势。新疆电网目前已形成“内供五环网、外送四通道”主网架格局,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全球最高电压等级)与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如空中动脉,构成横跨东西的“电力高速”,让“疆电”畅达万里;“公铁水海”多式联运似地上经纬,织就纵横交错的“货运动脉”,让“疆煤”远销西南、华中、华东及华南地区。

  新疆的“沉睡宝藏”正在变成“流动能源”。2020年起,新疆外送电量连续5年突破千亿千瓦时,覆盖20余个省(区、市)。其中,2024年外送绿电占比达30%以上。新疆新型储能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西部地区第一。新疆煤炭外运量从“十三五”期间的6939万吨飙升至2024年的1.4亿吨。资源禀赋是起点,国家布局才是关键跳板。

  凭借自身努力拼搏。新疆的逆袭,从来不是“坐享其成”的故事。在乌什,全球最大构网型储能电站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在准东,摘得国际金奖的“保水采煤”技术成功应用,破解了“采煤必损水”的世界难题,在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上迈出关键一步;在哈密,“新疆绿电午间发、北京负荷晚间用”的市场化交易新模式,让阳光完成跨时空的能量接力。

  从煤制烯烃到碳捕集技术,从无人机巡检到智能工地,新疆用技术创新回答着“开发与保护”的时代命题。新能源装机占比55.72%的亮眼数据背后,是“绿电出塞”替代“粗放输出”的质变。新疆从输送煤炭到输出技术标准,从保障供应到引领转型。正如网友所言:“过去送煤和电,现在送的是清洁动能和转型经验。”当上海夜景被新疆风电点亮,当重庆车企用新疆绿电生产新能源汽车,新疆已从“能源供应商”升级为“绿色转型方案输出者”。

  资源禀赋是基础,国家战略是关键,技术创新是动能,三者叠加方能迸发重构能源版图的磅礴力量。“能源顶流”的密码,不仅是“家里有矿”,更是“手中有术、心中有国”;既要接住“老天爷赏的饭”,更要靠“撸起袖子加油干”突破瓶颈。

  西部的风光不仅能入画,更能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澎湃动能;中国的“双碳”目标,既有资源禀赋的底气,更有技术创新与大国统筹的硬实力。新疆点亮的不只是中国能源版图,更是区域协调发展与绿色转型的未来路径。

  西部的潜力,永远超乎想象;中国的未来,始终充满可能。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庭州时评 | 从“沉睡宝藏”到“能源顶流”,新疆凭什么?
发布日期: 2025-07-14 22:38:12 来源:丝路昌吉客户端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陈秀梅

  天山脚下,风机叶片划破长空;戈壁滩上,光伏板列阵如海。

  这个7月,新疆的“能源速递”直接开了挂!

  从哈密到重庆,特高压银线穿云,投运还不到一个月,就送去10亿千瓦时电,“疆电入渝”让111万户山城居民实现“空调自由”;从准东到南阳,煤炭专列呼啸南下,“疆煤入豫”托住河南迎峰度夏的能源底气……

  谁能想到,新疆如今已成为全国能源圈最亮的“顶流”!这片占中国六分之一面积的土地,凭什么完成从“沉睡宝藏”到“能源顶流”的逆袭,成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凭借老天爷赏饭吃。新疆的“家底”有多厚?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40.6%;年均3000小时的日照与“追着风跑”的戈壁风场,孕育出1.12亿千瓦的新能源装机,风光资源开发潜力居全国前列,堪称“乌金与绿电的双重宝藏”。但过去,这些“宝藏”长期“沉睡”——“地处边陲、通道不畅”的困境,让新疆能源“困在西北”。

  凭借国家战略的破壁之力。把新疆的资源送出去,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能源通道。“疆电外送”“疆煤外运”的国家战略,打破了地域壁垒,让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全国的发展优势。新疆电网目前已形成“内供五环网、外送四通道”主网架格局,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全球最高电压等级)与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如空中动脉,构成横跨东西的“电力高速”,让“疆电”畅达万里;“公铁水海”多式联运似地上经纬,织就纵横交错的“货运动脉”,让“疆煤”远销西南、华中、华东及华南地区。

  新疆的“沉睡宝藏”正在变成“流动能源”。2020年起,新疆外送电量连续5年突破千亿千瓦时,覆盖20余个省(区、市)。其中,2024年外送绿电占比达30%以上。新疆新型储能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西部地区第一。新疆煤炭外运量从“十三五”期间的6939万吨飙升至2024年的1.4亿吨。资源禀赋是起点,国家布局才是关键跳板。

  凭借自身努力拼搏。新疆的逆袭,从来不是“坐享其成”的故事。在乌什,全球最大构网型储能电站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在准东,摘得国际金奖的“保水采煤”技术成功应用,破解了“采煤必损水”的世界难题,在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上迈出关键一步;在哈密,“新疆绿电午间发、北京负荷晚间用”的市场化交易新模式,让阳光完成跨时空的能量接力。

  从煤制烯烃到碳捕集技术,从无人机巡检到智能工地,新疆用技术创新回答着“开发与保护”的时代命题。新能源装机占比55.72%的亮眼数据背后,是“绿电出塞”替代“粗放输出”的质变。新疆从输送煤炭到输出技术标准,从保障供应到引领转型。正如网友所言:“过去送煤和电,现在送的是清洁动能和转型经验。”当上海夜景被新疆风电点亮,当重庆车企用新疆绿电生产新能源汽车,新疆已从“能源供应商”升级为“绿色转型方案输出者”。

  资源禀赋是基础,国家战略是关键,技术创新是动能,三者叠加方能迸发重构能源版图的磅礴力量。“能源顶流”的密码,不仅是“家里有矿”,更是“手中有术、心中有国”;既要接住“老天爷赏的饭”,更要靠“撸起袖子加油干”突破瓶颈。

  西部的风光不仅能入画,更能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澎湃动能;中国的“双碳”目标,既有资源禀赋的底气,更有技术创新与大国统筹的硬实力。新疆点亮的不只是中国能源版图,更是区域协调发展与绿色转型的未来路径。

  西部的潜力,永远超乎想象;中国的未来,始终充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