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首页 »  建议提案办理 »  人大建议
对自治州第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教科文卫类52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日期: 2025-06-03 11:34:23 来源: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玛合巴·阿不力米提代表:

您提出的教科文卫类52号《关于全州旅游配套发展规划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昌吉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和“旅游兴疆”战略,以天山天池、江布拉克等重点景区为龙头,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自驾、乡村、冰雪、体育、康养、研学等为重点的发展业态,全州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推动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朝阳产业、幸福产业和明星产业。

一、旅游资源情况

昌吉州旅游资源富集,集雪山、森林、草原、绿洲、湿地、湖泊、戈壁、沙漠八类景观带为一体,涵盖《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90%以上的资源类型。现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个,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县3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县2个。3A级以上景区55家,星级旅游饭店50家,S级滑雪场7家,旅行社105家。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2个、重点村5个,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25个。有星级农家乐48家,“旅游+”示范点68处。2024年,全州接待游客5137.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7.9亿元。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工作及取得成效

昌吉州深入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坚持把旅游业做为战略支柱产业来打造,不断加快“旅游强州”建设,持续推动由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强州转变。一是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明显加强。建立健全了昌吉州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形成机制,规范运行,富有合力。州党政主要领导重视旅游业,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研究解决制约全域旅游发展的问题,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昌吉州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昌吉州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昌吉州推进文旅融合提质行动奖补办法》《自治州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在全疆率先出台《昌吉回族自治州全域旅游促进条例》,将促进全域旅游工作纳入县市、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增加考核权重,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旅游新领域新模式不断拓宽。加强对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引导和扶持,休闲旅游公共空间供给不断拓展,特色旅游项目和旅游示范基地、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逐年增加。乡村游、研学游、自驾游、冰雪游、康养游、工业游等旅游业态加速推进。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遗迹等利用展示与旅游不断融合发展。农业公园、沙漠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观光旅游逐步推开。乡村民俗游、温泉康养游、风景道自驾游、酒庄体验游、准东工业游等业态不断丰富。三是品牌打造和景区开发取得新进展。昌吉州紧紧围绕“丝路庭州 昌盛吉祥”的文化旅游品牌,优化提升了“环游天山·千里黄金线”,带动州域旅游资源串点成线扩面,初步形成“点、线、面、网”区域联动、整体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江布拉克成功创建国家5A景区,北庭故城创建国家5A景区建设工作加速推进,百里丹霞风景道、玛纳斯湿地公园、五江温泉、昌吉农博园等知名度不断提升。百里丹霞、木垒农业公园、庭州生态绿谷、叶勒森沙漠景区、肯斯瓦特等新开发景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四是旅游风景道建设初具规模。昌吉州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网、结网成面”的思路,将打造旅游风景道建设作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编制了《昌吉州旅游风景道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天山1号、百里丹霞、车师古道和木玛沙漠环线四条旅游风景道建设。目前,百里丹霞和天山1号风景道基本成形,吸引了大量游客,已成为全疆范围内热门网红“打卡地”。五是乡村旅游成为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积极培育新疆葫芦第一村葫芦文化园,设置集中展示、雕刻体验、研学讲座、亲子体验等功能区,建成葫芦文化长廊和网红打卡巷道,带动30余名村民参与旅游经营,全年实现旅游人次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万元。奇台县腰站子村成立了丰驿文化旅游公司,投资2500万元建成了小麦博物馆、麦田公园,带动50余户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实现旅游人次6万人次。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引进国内知名画家、雕塑家等29位签约入驻,争取福建援疆资金建成了2座书画展馆,带动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实现旅游旅游富民增收50万元。木垒县月亮地、菜子沟、水磨沟、沈家沟村等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实现集群化发展,构建了文化底蕴深厚、书香气息浓郁、田园风情淳朴让人流连忘返的乡村旅游民宿村落发展新格局。吉木萨尔县、木垒县成功创建为自治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县。

三、“十五五”时期重点任务和举措

(一)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重点产业项目库。培育筛选一批区、州、县级重点产业项目,指导推进,优先享受政策支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培育一批效益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文旅骨干和龙头企业,鼓励中小文旅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强对州文旅投、西域旅游等国企的支持引导,提升市场竞争力。提升县域文旅产业发展质量。出台优惠政策,“一县一策”支持县域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二)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全面升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打造1-2个文创产品研发中心。扶持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支持文旅企业、文化场馆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智慧旅游水平。繁荣演艺娱乐产业。支持国有文艺院团、有实力的民办艺术团体与企业合作。围绕北庭文化、西王母文化打造精品剧目。全力延伸文旅产业链。发挥“双世遗”“双5A”龙头引领作用,串珠成链,做强链主企业。提升4A级以上景区的承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解决“三难一不畅”问题。

(三)推进产业融合,激发市场发展活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激活新疆大剧院高质高效运行。引导文博场馆数字化、宜游化改造。推进“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完善体育场馆、休闲景区设施,引进高端赛事落户昌吉,重点扶持开发滑雪场+温泉“冰火两重天”旅游产品。推进“文旅+百业”融合。发展“文旅+农林”,推广乡村休闲游,打造提升菜籽沟村、腰站子村、小分子画家村、山坡中心村、幸福村等。发展“文旅+教育”,推广研学体验游,打造天山天池、北庭故城、准东能源馆等研学基地。发展“文旅+工业”,提升特变电工、准东温泉文旅小镇、天山北麓葡萄酒博览园等。鼓励有条件企业按照3A级景区标准改造提升。     

(四)发展冰雪运动,激发冰雪经济活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若干意见》,制定昌吉州推进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提升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西域努尔加滑雪场,支持昌吉市、阜康市建设标准室内滑冰馆,引进各类高水准体育赛事,满足竞技体育专业队伍训练要求和群众四季滑冰的需求。围绕冰雪竞技与冰雪旅游需求,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冰雪装备器材领域对昌投资合作,推进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冬游天山别样暖”品牌,推出“驰骋冰雪游天山”“品味年俗游天山”“跟着赛事游天山”系列主题活动,推出一批集冰雪、温泉、非遗展示、商业街区等高品质的“冰雪套餐”复合产品,推动冰雪产业提档升级,冰雪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960亿元。

(五)丰富消费场景,激发文旅消费潜力。丰富消费供给产品。用好《昌吉州推进文旅融合提质行动奖补办法(试行)》,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内涵的文旅消费产品,实现消费多元化。发展夜间经济。加快“一县一街区”夜间消费业态提升,培育4个国家、区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擦亮文旅品牌。突出特色资源,打响10条精品线路,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强化宣传推介,做优昌吉文旅微信、抖音、小红书账号。加强与国内OTA平台合作,精准营销,提升效应。丰富文体旅赛事,打造特色化、品牌化产品供给体系。推动“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提档升级,打响“新疆是个好地方·醉美最近是昌吉”品牌。

四、2025 年工作重点

(一)提升文旅融合质效。编制《昌吉州文化旅游业“十五五”发展规划》、《昌吉州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广泛宣传,激发社会力量,用好《昌吉州文旅融合提质行动奖补办法》,持续推进百里丹霞、天山1号风景道沿线旅游厕所、标识标牌、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天山天池、江布拉克、北庭故城、庭州生态绿谷、杜氏旅游、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等4A级以上重点景区围绕“二次消费、留住游客”有效开发旅游产品。激活鸣沙山·胡杨林、叶勒森、千佛洞、芸农庄、康家石门子、土炮营沙漠公园等景区景点文旅资源。发放5万张“文惠卡”。引导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特色内容向昌吉小吃街、古城商业街、中华碧玉园、碧琳城、天山北麓葡萄酒风情街等街区聚集,每个县市形成1—2个文旅产业集群,至少打造2条以上一日游、两日游精品线路。各县市积极培育申报景区文化内涵提升项目、旅游促“三交”典型案例各1个。2025年全州游客接待达到5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

(二)强化项目建设力度。积极谋划项目,重点抓好庭州生态绿谷金普顿酒店、索尔巴斯陶、北庭故城、潘多拉动物王国、百里丹霞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30个“微景点”招商项目。支持木垒县申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昌吉市、阜康市、奇台县、玛纳斯县申报自治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县。各县市以旅游城市的目标统筹区域各类资源,进一步优化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设施,开展全州旅游标识标牌建设管理攻坚行动,新建旅游标识牌185块。新建停车场14个、旅游厕所15座、充电桩70台、充电枪80个,积极推进通讯基站建设,有效解决“三难一不畅”问题。每个县市新增“昌吉好礼”购物店1家,开发设计5套旅游纪念品。每个县市打造2处智慧旅游示范点。

(三)实施旅游精品工程。紧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推进“非遗”、体育赛事进景区,深入挖掘景区景点文化内涵,讲好昌吉故事。推进天山天池景区集群创建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和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新创国家4A景区1个、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等级民宿5家、星级农家乐5家、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各1家,申报“旅游+”示范基地(点)10处,提升S级滑雪场2个。每个县市至少培育提升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着力推广10条全域旅游精品线路。做精“跟着演出游昌吉”“跟着赛事游昌吉”“驰骋冰雪游昌吉”“寻着世遗游昌吉”等,培育音乐节、旅游演艺、剧本娱乐、沉浸式体验、电竞文旅等新业态、新场景。

(四)深化文旅宣传营销。围绕“新疆是个好地方,醉美最近是昌吉”文旅品牌,全力打造“入疆旅游第一站”。组团参加新疆春(冬)博会、海峡博览会等国内重要展会,赴北上广深、援疆省市和江布拉克机场通航城市等召开文旅推介招商会。各县市精准出台“引客入昌”政策。承办新疆“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举办昌吉州旅游发展大会和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办好“5·19”中国旅游日、风景道发车、新疆“热雪节”等分会场活动。联合携程、去哪儿网、高德地图推广旅游精品线路和江布拉克机场“到站游”小组团。做强“昌吉文旅”抖音账号和昌吉公共文化云平台。每个县市培育3-5名文旅推介官,精准开展短视频传播、美食探店、直播推广和全网话题营销。

(五)持续做强乡村游、康养游、研学游、冰雪游等特色品牌。结合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旅游重点村品质,加快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将木垒县月亮地村、菜籽沟村、水磨沟村,奇台县腰站子村、张坝村、江布拉克村,吉木萨尔县小分子村、太平村、渭户村,阜康市山坡中心村、西树窝子村,昌吉市十三户村、阿什里村,呼图壁县幸福村、三工湖村、白杨河村,玛纳斯县八家户村、小海子村、红坑村等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精品目的地。积极发展新业态、新产品,区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对旅游民宿、农家乐品质进行提档升级,持续推出差异化特色文旅产品。昌吉市、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呼图壁县、玛纳斯县围绕庭州生态绿谷、杜氏旅游、都市胡杨林、百里丹霞、湿地公园等发展度假自驾游;木垒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围绕南部山区、天山1号风景道发展乡村游。阜康市、昌吉市围绕天山天池、五江温泉、南部中部资源做好康养游、研学游。各县市要积极培育冰雪游景区景点,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全州着力打造2条以上冰雪旅游精品线路。

(六)做优服务质量提升。持续打造“微笑新疆”服务品牌,指导创建自治区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3个。组织开展导游和讲解员大赛。开展文旅促销费主题活动,持续推广“小份菜”。抓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培训,举办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以奖代补,积极培育3A级以上景区建立旅游志愿服务队伍。力争4A级(含)以上景区至少设置1家“昌吉好礼”旗舰店。持续抓实“三大专项整治”“六大提升行动”。着力在“预约、通行、优服”三方面统筹推进“同心护旅”专项行动。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执法监管工作。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联动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联合执法,强化包容审慎监管。

(七)坚守行业安全底线。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强化源头管理,严格风险评估,强化应急演练。依托安全生产专家智库,紧盯文化娱乐场所、旅游包车、特种设备、高危体育项目、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重点,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旅游安全生产专委会联席会议,年内开展安全生产帮扶指导,应急演练不少于4次,安全生产专题培训不少于2次。

最后,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5年6月3日

联系单位: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联系人:桑国涛              电话:18082807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