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共进 产城共舞——昌吉国家高新区“一市两区”融合跃升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1 来源:丝路昌吉客户端 浏览次数:

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刘茜 通讯员 宋华敏

  无人机掠过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昌吉国家高新区)上空,“一市两区”产城融合的壮阔图景铺展眼前:南公园路如银练蜿蜒于绿洲,昌吉北部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高大铁塔群与绵延伸展的长输管网交相辉映,勾勒出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轮廓。

  2025年,昌吉州党委重磅出台“一市两区”文件,州人大颁布相关条例,为推动昌吉市、昌吉国家高新区、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国家农高区)产城融合、构建优势叠加的发展共同体提供制度保障,助力区域发展能级实现跃升。

  昌吉国家高新区紧扣“强州府”战略,精心擘画“一市两区”产城融合蓝图,持续深化与昌吉市、昌吉国家农高区的协同联动,攀高而上、向新而行,全力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引擎。

  取经问道 蓄力谋创新

  7月22日,由昌吉国家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牵头,邀请昌吉国家农高区党群工作服务中心一行13人走进园区,先后探访人才大厦沙盘、新疆天山面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昌吉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昌吉国家高新区智慧园区指挥中心及无人驾驶巴士展示区,沉浸式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这次交流让我们在人才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碰撞出不少思路,为后续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昌吉国家农高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委专职副书记、丝路科创中心楼宇党委书记叶红利感慨道。

7月22日,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群工作服务中心一行13人走进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参观交流。记者刘茜 摄

  在“一市两区”融合发展中,科技创新资源的聚合是关键一环。昌吉国家高新区锚定区域科技创新高地目标,制定《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4年科技创新赋能行动方案》,将特变电工科技城、蓝山屯河科技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围绕特变电工科技城,引进总投资20亿元的智能电缆产业园、国创电力高端智能电力装备金属加工配套等产业链项目;聚焦蓝山屯河科技城,建成总投资32亿元的国内首个以完全生物降解树脂PBS系列为核心的生物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涵盖生物基原料、新材料及下游制品研发生产。目前,“两城”新获批自治区级创新平台2家,3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候选名单,“抽水蓄能电站用变压器”等23项新产品通过国家级鉴定。蓝山屯河还组建中央研究院,与江南大学共建“生物合成联合实验室”,与北京化工大学成立“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联合实验室”,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去年以来,昌吉国家高新区新增“新疆配电网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自治区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36家。昌吉国家高新区设立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西部中心,推动2家企业与同济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联合昌吉生产力促进中心打造丝路联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数字平台,吸引287家企业入驻,推介科技成果450余项,开展技术对接30余场。同时,昌吉国家高新区加强与援疆省市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科创资源对接,特变电工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合作攻关能源电力装备关键技术,蓝山屯河、可耐金与新疆大学联合研发“高性能新型胎基防水材料”,创新链条不断延伸。昌吉国家高新区坚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目前已培养70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筑牢安澜 项目建设守护民生堤岸

  7月22日,库尔阿根河昌吉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昌吉国家高新区段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人员忙碌,一派繁忙景象。

  库尔阿根河是昌吉市与呼图壁县的界河,流经昌吉市、昌吉国家高新区、昌吉国家农高区、呼图壁县等多区域。本次治理范围位于库尔阿根河右岸,从昌吉市榆树沟镇榆树沟村至勇进村,综合治理河道12.98公里,新建护岸9.378公里,清淤疏浚13.18公里,总投资5568.52万元。“2024年7月的两次洪水,损坏了榆树沟镇、昌吉国家高新区、昌吉国家农高区的部分农田,这个项目就是为了筑牢防洪堤岸,切实保障耕地及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昌吉国家高新区综合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海介绍,该项目于2024年10月获批,今年2月26日完成招投标,工期从4月1日至10月30日。

  在“一市两区”统筹规划与建设管理中,昌吉国家高新区空间专项规划已纳入《昌吉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基础设施建设秉持“统一规划、协同推进”的原则,主动对接昌吉市,将园区老旧小区供热管线改造纳入昌吉市供热改造项目;按照“水成网、电成网、路成网”的思路,谋划今年园区道路、给排水及蒸汽管网等一批融合发展项目。

  “一市两区”生态环保联动协作不断深化。昌吉国家高新区推动大气联防联控,利用智慧园区平台、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常态化巡查,定期参加昌吉市环委会会议,安排专人在市大气指挥中心值班,针对调度的污染源开展现场巡查,及时处置环境问题。与昌吉市执行统一的大气环境重点管控区域环保标准和环境准入政策,实现各类监管平台信息互通、结果互认、平台共用。

  发展引领 “一市两区”加速融合跃升

  昌吉国家高新区与昌吉市紧密协作,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呈现攀高而上、向新而行的蓬勃发展态势。

  城市建设焕发新颜。昌吉市城管局与昌吉国家高新区联合实施园林绿化节点提升项目,如今的园区绿植葱郁、繁花点缀,从“绿起来”到“美起来”,为企业和居民营造了宜居宜业的环境。市政道路修补、路灯修复工程同步推进,破损路面重归平坦,昏暗路灯换为明亮新灯,保障了居民出行安全。

  交通网络更加畅通。昌吉国家高新区创新大道与昌吉市南公园路全面贯通,为园区企业和群众新增便捷出行选择,缩短了区域时空距离,加速了人员流动与经济交流,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提速。昌吉市发改委将昌吉国家高新区主要领导纳入昌吉市“十五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统筹区域发展规划。榆树沟镇与昌吉国家高新区就“区镇一体化”沟通对接,计划联合走访企业,梳理合作契合点。昌吉国家高新区在编制“电池产业发展规划”“物流体系规划等过程中,主动征求昌吉市相关部门意见,推动构建区域一体产业体系。双方重点围绕输变电装备制造、聚酯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通过外引内培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做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结构……

  招商引资协同发力。昌吉国家高新区与昌吉市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建立招商信息共享机制,招商动态、项目进展等关键信息实时互通;联合开展招商2次,成功招引总投资1.2亿元光伏组件项目,目前已进入落地筹备阶段;向昌吉国家农高区推荐涉农项目1个,推动产业互补发展。

7月22日,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群工作服务中心一行13人走进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参观交流。记者刘茜 摄

  社会事务与公共服务一体化加速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昌吉市榆树沟镇抽调19名工作人员在昌吉国家高新区组建两个社区,昌吉国家高新区正积极对接社区,移交社会稳定、平安建设、流动人口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社会治理工作。

  公共服务更加普惠。昌吉市第一幼儿园(昌吉国家高新区分园)2024年4月8日正式开园,缓解了园区幼儿入园难题;榆树沟镇卫生院高新区门诊部(高新区卫生服务站)今年5月投入使用,方便了群众就医。目前,昌吉国家高新区建成区供排水、供电、供暖、供气、环卫、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维护、物业监管等城市运营管理已整体交由昌吉市实行一体化管理。

  营商环境共建优化,昌吉国家高新区组织政务服务窗口对照昌吉市244项行政许可事项办理及监管情况摸排,推进“受审分离”模式,优化办理流程,推动“一市两区”政务服务大厅互联互通、业务通办,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从科技创新的协同突破到民生工程的坚实落地,从城市功能的迭代升级到产业集群的蓬勃生长,昌吉国家高新区正以“协同共进”的姿态,与昌吉市、昌吉国家农高区携手共舞,在“一市两区”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下一篇: 没有了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协同共进 产城共舞——昌吉国家高新区“一市两区”融合跃升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 2025-08-11 21:00:23 来源:丝路昌吉客户端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刘茜 通讯员 宋华敏

  无人机掠过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昌吉国家高新区)上空,“一市两区”产城融合的壮阔图景铺展眼前:南公园路如银练蜿蜒于绿洲,昌吉北部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高大铁塔群与绵延伸展的长输管网交相辉映,勾勒出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轮廓。

  2025年,昌吉州党委重磅出台“一市两区”文件,州人大颁布相关条例,为推动昌吉市、昌吉国家高新区、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国家农高区)产城融合、构建优势叠加的发展共同体提供制度保障,助力区域发展能级实现跃升。

  昌吉国家高新区紧扣“强州府”战略,精心擘画“一市两区”产城融合蓝图,持续深化与昌吉市、昌吉国家农高区的协同联动,攀高而上、向新而行,全力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引擎。

  取经问道 蓄力谋创新

  7月22日,由昌吉国家高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牵头,邀请昌吉国家农高区党群工作服务中心一行13人走进园区,先后探访人才大厦沙盘、新疆天山面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昌吉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昌吉国家高新区智慧园区指挥中心及无人驾驶巴士展示区,沉浸式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这次交流让我们在人才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碰撞出不少思路,为后续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昌吉国家农高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委专职副书记、丝路科创中心楼宇党委书记叶红利感慨道。

7月22日,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群工作服务中心一行13人走进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参观交流。记者刘茜 摄

  在“一市两区”融合发展中,科技创新资源的聚合是关键一环。昌吉国家高新区锚定区域科技创新高地目标,制定《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4年科技创新赋能行动方案》,将特变电工科技城、蓝山屯河科技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围绕特变电工科技城,引进总投资20亿元的智能电缆产业园、国创电力高端智能电力装备金属加工配套等产业链项目;聚焦蓝山屯河科技城,建成总投资32亿元的国内首个以完全生物降解树脂PBS系列为核心的生物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涵盖生物基原料、新材料及下游制品研发生产。目前,“两城”新获批自治区级创新平台2家,3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候选名单,“抽水蓄能电站用变压器”等23项新产品通过国家级鉴定。蓝山屯河还组建中央研究院,与江南大学共建“生物合成联合实验室”,与北京化工大学成立“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联合实验室”,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去年以来,昌吉国家高新区新增“新疆配电网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自治区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36家。昌吉国家高新区设立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西部中心,推动2家企业与同济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联合昌吉生产力促进中心打造丝路联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数字平台,吸引287家企业入驻,推介科技成果450余项,开展技术对接30余场。同时,昌吉国家高新区加强与援疆省市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科创资源对接,特变电工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合作攻关能源电力装备关键技术,蓝山屯河、可耐金与新疆大学联合研发“高性能新型胎基防水材料”,创新链条不断延伸。昌吉国家高新区坚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目前已培养70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筑牢安澜 项目建设守护民生堤岸

  7月22日,库尔阿根河昌吉市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昌吉国家高新区段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人员忙碌,一派繁忙景象。

  库尔阿根河是昌吉市与呼图壁县的界河,流经昌吉市、昌吉国家高新区、昌吉国家农高区、呼图壁县等多区域。本次治理范围位于库尔阿根河右岸,从昌吉市榆树沟镇榆树沟村至勇进村,综合治理河道12.98公里,新建护岸9.378公里,清淤疏浚13.18公里,总投资5568.52万元。“2024年7月的两次洪水,损坏了榆树沟镇、昌吉国家高新区、昌吉国家农高区的部分农田,这个项目就是为了筑牢防洪堤岸,切实保障耕地及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昌吉国家高新区综合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海介绍,该项目于2024年10月获批,今年2月26日完成招投标,工期从4月1日至10月30日。

  在“一市两区”统筹规划与建设管理中,昌吉国家高新区空间专项规划已纳入《昌吉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基础设施建设秉持“统一规划、协同推进”的原则,主动对接昌吉市,将园区老旧小区供热管线改造纳入昌吉市供热改造项目;按照“水成网、电成网、路成网”的思路,谋划今年园区道路、给排水及蒸汽管网等一批融合发展项目。

  “一市两区”生态环保联动协作不断深化。昌吉国家高新区推动大气联防联控,利用智慧园区平台、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常态化巡查,定期参加昌吉市环委会会议,安排专人在市大气指挥中心值班,针对调度的污染源开展现场巡查,及时处置环境问题。与昌吉市执行统一的大气环境重点管控区域环保标准和环境准入政策,实现各类监管平台信息互通、结果互认、平台共用。

  发展引领 “一市两区”加速融合跃升

  昌吉国家高新区与昌吉市紧密协作,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呈现攀高而上、向新而行的蓬勃发展态势。

  城市建设焕发新颜。昌吉市城管局与昌吉国家高新区联合实施园林绿化节点提升项目,如今的园区绿植葱郁、繁花点缀,从“绿起来”到“美起来”,为企业和居民营造了宜居宜业的环境。市政道路修补、路灯修复工程同步推进,破损路面重归平坦,昏暗路灯换为明亮新灯,保障了居民出行安全。

  交通网络更加畅通。昌吉国家高新区创新大道与昌吉市南公园路全面贯通,为园区企业和群众新增便捷出行选择,缩短了区域时空距离,加速了人员流动与经济交流,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提速。昌吉市发改委将昌吉国家高新区主要领导纳入昌吉市“十五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统筹区域发展规划。榆树沟镇与昌吉国家高新区就“区镇一体化”沟通对接,计划联合走访企业,梳理合作契合点。昌吉国家高新区在编制“电池产业发展规划”“物流体系规划等过程中,主动征求昌吉市相关部门意见,推动构建区域一体产业体系。双方重点围绕输变电装备制造、聚酯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通过外引内培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做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结构……

  招商引资协同发力。昌吉国家高新区与昌吉市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建立招商信息共享机制,招商动态、项目进展等关键信息实时互通;联合开展招商2次,成功招引总投资1.2亿元光伏组件项目,目前已进入落地筹备阶段;向昌吉国家农高区推荐涉农项目1个,推动产业互补发展。

7月22日,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群工作服务中心一行13人走进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参观交流。记者刘茜 摄

  社会事务与公共服务一体化加速推进。社会治理领域,昌吉市榆树沟镇抽调19名工作人员在昌吉国家高新区组建两个社区,昌吉国家高新区正积极对接社区,移交社会稳定、平安建设、流动人口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社会治理工作。

  公共服务更加普惠。昌吉市第一幼儿园(昌吉国家高新区分园)2024年4月8日正式开园,缓解了园区幼儿入园难题;榆树沟镇卫生院高新区门诊部(高新区卫生服务站)今年5月投入使用,方便了群众就医。目前,昌吉国家高新区建成区供排水、供电、供暖、供气、环卫、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维护、物业监管等城市运营管理已整体交由昌吉市实行一体化管理。

  营商环境共建优化,昌吉国家高新区组织政务服务窗口对照昌吉市244项行政许可事项办理及监管情况摸排,推进“受审分离”模式,优化办理流程,推动“一市两区”政务服务大厅互联互通、业务通办,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从科技创新的协同突破到民生工程的坚实落地,从城市功能的迭代升级到产业集群的蓬勃生长,昌吉国家高新区正以“协同共进”的姿态,与昌吉市、昌吉国家农高区携手共舞,在“一市两区”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上一篇: 亩省80元!玛纳斯县...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