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港澳台侨学子在昌吉追“科”逐“新”
发布时间:2025.08.11 来源:丝路昌吉客户端 浏览次数:

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常谊谊报道)8月7日,华侨大学港澳台侨师生踏上昌吉这片热土,开启“泉昌情·心连京·丝路缘——祖国情·中华行”研学活动之旅,追“科”逐“新”,深入探访昌吉州科技硬实力的“前沿阵地”。

  昌吉州科技馆由福建援疆投入资金3000万元升级改造一新,4大主题展厅以“科技·梦想”为主线,119件展品构建出沉浸式体验空间。国内最大应力链装置、蛇形双摆等互动展项,配合炫酷的光影技术……

8月7日,参加“泉昌情·心连京·丝路缘——祖国情·中华行”研学活动的港澳台侨师生在昌吉科技馆参观。记者常谊谊 摄

  “从天文到地理,从航空到智能制造,体验感完全不输一线城市科技馆,感觉十分‘高大上’。”在昌吉州科技馆体验之后,来自中国台湾的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学生侯佳汝竖起了大拇指。

  ±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800千伏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800千伏特高压干式直流套管……华侨大学学子走进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就展厅,一个个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首台套“大国重器”依次陈列,服务80多个国家的“电力丝路”地图尤为醒目,彰显了其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传统能源等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8月7日,参加“泉昌情·心连京·丝路缘——祖国情·中华行”研学活动的港澳台侨师生在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记者常谊谊 摄

  “这次了解到多年以前这家企业只是一家街道小厂,如今成为我国变压器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这和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学生蔡建山感叹道,“科技赋能让传统制造焕发新生,这正是昌吉州创新活力的生动写照,相信昌吉未来会越来越好。”

  这种创新活力源自系统的产业布局。近年来,昌吉州聚焦3个千亿级、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13家,跃居全疆第二,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全州高新技术企业年均投入研发经费达17亿元,形成3750项知识产权储备,在现代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实现120余项关键技术突破。

  在昌吉溢达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华侨大学师生目睹了无水染色技术、石榴皮天然染料工艺等先进技术,以及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打造的智能化纺纱车间,全程自动、无人等科学技术彻底颠覆了他们对传统纺织业的刻板印象。

8月7日,参加“泉昌情·心连京·丝路缘——祖国情·中华行”研学活动的港澳台侨师生在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参观。记者常谊谊 摄

  “这家企业生产的棉质衣服我买过,质量很好,没想到生产源头在这里,更没想到从一朵棉种植,到采摘、纺纱,再到成衣全程都是机械智能化,让人大开眼界。”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学生陈俊妤对新疆棉的纺织工艺赞不绝口。

  在福建援疆的持续助力下,以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市两区”为核心的创新高地已然成型。2024年全州规上工业企业达590家,贡献了全疆24%的工业增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达39%。特变电工工业大模型、蓝山屯河中央研究院等项目,正在推动昌吉州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

  “新疆科技创新如何为丝绸之路注入时代动能?我在昌吉州找到了答案。”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孙闻的话,道出了华侨大学研学团队的心声。


下一篇: 没有了
网站支持IPv6
当前页面:首页 »  要闻动态 »  昌吉要闻
华侨大学港澳台侨学子在昌吉追“科”逐“新”
发布日期: 2025-08-11 13:13:10 来源:丝路昌吉客户端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分享: 微信 微博

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常谊谊报道)8月7日,华侨大学港澳台侨师生踏上昌吉这片热土,开启“泉昌情·心连京·丝路缘——祖国情·中华行”研学活动之旅,追“科”逐“新”,深入探访昌吉州科技硬实力的“前沿阵地”。

  昌吉州科技馆由福建援疆投入资金3000万元升级改造一新,4大主题展厅以“科技·梦想”为主线,119件展品构建出沉浸式体验空间。国内最大应力链装置、蛇形双摆等互动展项,配合炫酷的光影技术……

8月7日,参加“泉昌情·心连京·丝路缘——祖国情·中华行”研学活动的港澳台侨师生在昌吉科技馆参观。记者常谊谊 摄

  “从天文到地理,从航空到智能制造,体验感完全不输一线城市科技馆,感觉十分‘高大上’。”在昌吉州科技馆体验之后,来自中国台湾的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学生侯佳汝竖起了大拇指。

  ±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800千伏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800千伏特高压干式直流套管……华侨大学学子走进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就展厅,一个个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首台套“大国重器”依次陈列,服务80多个国家的“电力丝路”地图尤为醒目,彰显了其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传统能源等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8月7日,参加“泉昌情·心连京·丝路缘——祖国情·中华行”研学活动的港澳台侨师生在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记者常谊谊 摄

  “这次了解到多年以前这家企业只是一家街道小厂,如今成为我国变压器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这和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学生蔡建山感叹道,“科技赋能让传统制造焕发新生,这正是昌吉州创新活力的生动写照,相信昌吉未来会越来越好。”

  这种创新活力源自系统的产业布局。近年来,昌吉州聚焦3个千亿级、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13家,跃居全疆第二,提前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全州高新技术企业年均投入研发经费达17亿元,形成3750项知识产权储备,在现代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实现120余项关键技术突破。

  在昌吉溢达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华侨大学师生目睹了无水染色技术、石榴皮天然染料工艺等先进技术,以及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打造的智能化纺纱车间,全程自动、无人等科学技术彻底颠覆了他们对传统纺织业的刻板印象。

8月7日,参加“泉昌情·心连京·丝路缘——祖国情·中华行”研学活动的港澳台侨师生在昌吉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参观。记者常谊谊 摄

  “这家企业生产的棉质衣服我买过,质量很好,没想到生产源头在这里,更没想到从一朵棉种植,到采摘、纺纱,再到成衣全程都是机械智能化,让人大开眼界。”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学生陈俊妤对新疆棉的纺织工艺赞不绝口。

  在福建援疆的持续助力下,以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市两区”为核心的创新高地已然成型。2024年全州规上工业企业达590家,贡献了全疆24%的工业增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高达39%。特变电工工业大模型、蓝山屯河中央研究院等项目,正在推动昌吉州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

  “新疆科技创新如何为丝绸之路注入时代动能?我在昌吉州找到了答案。”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孙闻的话,道出了华侨大学研学团队的心声。


上一篇: 11.23万亩!综合产...

下一篇: 没有了